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

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

ID:1466473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1

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_第1页
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_第2页
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_第3页
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_第4页
资源描述:

《80学时教案-感觉器官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教案—学年季学期所在单位基础医学院系、教研室生理学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对象授课教师职称教材名称《生理学》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课程名称生理学课次编号3授课日期授课年级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内容感觉器官第三节学时数2教学目的1.掌握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2.熟悉内耳的感音功能3.熟悉听阈和听力4.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含主重要点内、容难点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重点、难点)2.内耳的感音功能(难点)3.听阈和听力4.前庭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复习思考题1.试用箭头表示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2.内耳是如何辨别音调的?3.名词解释:、气(传)导、骨(传)导、听阈。教参考文材献教材:人民卫生出版

2、社出版的《生理学》,姚泰主编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教材,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教研室意见主任(教学组长):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媒体选择第八章感觉器官第三节听觉器官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一)外耳1.耳廓集音2.外耳道声波的传导通路(二)中耳1.鼓膜振动与声波同步,有利于把声波如实地传递给听小骨。2.听小骨链锤骨、砧骨和镫形成固定角度的杠杆。经过听小骨链传经过导后,可将声波的振幅减小而压强增大(增压效应为22.4倍)。3.咽鼓管使鼓室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1.气(传)导(1)声波→鼓膜→听

3、小骨链→前庭窗膜→耳蝸。<主要途径>(2)声波→鼓膜→鼓室→蝸窗膜→耳蝸。2.骨(传)导声波→颅骨→蝸管内淋巴振动。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损时,骨导才相对增强。助听器就是根据骨导的原理设计的。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Ø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Ø传音性耳聋时:骨导>气导;Ø感音性耳聋时: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二、内耳的感音功能(一)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学说1.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由横向辐射状纤维丝(20000~30000根)构成,其宽度愈近蜗底部愈短、粗,易做高频震动,愈近蜗顶部愈长、细,易做低频震动;每一听丝上有一个螺旋器(科蒂器)。如蜗底部损坏时,高

4、音调的感受发生障碍;而蜗顶部损坏则低音调的感受消失。前庭窗膜振动→前庭阶外淋巴振动→前庭膜振动→蝸管内淋巴振动→基底膜振动→与盖膜之间发生位移→毛细胞受刺激引起电变化。2.行波学说声波频率愈高,则行波传播愈近,引起最大振幅也愈靠近基底膜的前庭窗处。15分15分25分板书投影投影声波频率愈低,则行波传播愈远,引起最大振幅也愈靠近基底膜的顶部。(二)耳蜗及听神经的生物电现象Ø微音器电位:微音器电位——毛细胞底部——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毛细胞出胞作用——递质(谷氨酸)释放——与传入神经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突触后电位(EPSP)——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Ø听神经AP

5、传导与听觉:用短纯音刺激时,诱发耳蜗神经复合神经AP:一串先负后正的双相复合波(N1、N2、N3……),各波代表潜伏期不同和起源部位不同的多组神经纤维的同步放电,电位幅度与声强、参与反应的神经纤维数目及放电的同步化程度有关。Ø听觉传导:15-20内、>10外毛细胞——I(95%),II(5%)听觉传入纤维——螺旋神经节——耳蜗核——75%对侧25%同侧上橄榄复合体——外侧丘系核——下丘——内侧膝状体——颞横、上回(41,42区)。三、听阈和听力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16-20000Hz。(一)听阈产生听觉所必须的最低振动强度。最大可听阈: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不只是引起听觉,还会产生鼓膜疼

6、痛感。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二)听力表达人们听觉的灵敏度。用分贝(dB)作为声音强度的相对单位。一般讲话的声音,强度在30~70dB之间,大声喊叫时可达100dB。小结: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2.内耳的感音功能3.听阈和听力15分10分总结提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