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

ID:14677633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_第1页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_第2页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_第3页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分析很多人认为以丰田为代表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只是暂时的成功。这技术必将很快被更先进的锂电池加纯电动组合所替代。我几乎也这么认为。不过,漏掉了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多长时间?差不多所有的技术都会被替代,就像马车被火车替代,蒸汽机被内燃机替代一样。历史告诉我们,关键是新技术有多快成熟。如果在蒸汽机被发明出来十年以后内燃机就成熟了,当时投资于一家生产蒸汽机的公司显然太不明智。但是,历史事实是,很多生产马车或者蒸汽机的家伙赚了大钱。在中国,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更近的的例子来证明过渡性技术也许也蕴含商机。比如,VCD产

2、业在录像带衰落之后DVD成熟之前抓住时机火了一把。再比如,小灵通这种过渡性技术成就了UT斯达康,最多的时候PHS有5600万用户,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无论是用户、投资者还是政府都在等待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然而,这个过程如果必须超过7年以上,过渡性技术可能就有机会了。为什么是7年呢?这是经验值。3G制式最早在欧洲开始发营业执照是2000年,而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3G用户数少到基本可以忽略。由于一项动力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必须使用统一的制式,因此即便技术成熟了,关于制式以及制式背后涉及的利益分配还得再争吵一段时间,然

3、后再开始全国建设充电桩和换电池网点……节能是个紧迫的问题,油价已经到100美元以上了。由于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时刻威胁着中国经济。我们都知道油价并不在控制之中,也许还会涨。必须节能,时间紧迫,为什么不采用成熟的技术呢?油电混合动力就是其中之一。政策制定者们往往根据纸面数据和修改得面目全非的报告来确定节能补贴政策。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广者们自身也说不清楚好在哪里,好处能否抵消增加的成本,该技术最好应用到什么地方和什么车型。本人,有幸亲身开过混合动力车,我尽量客观地告诉大家我的几点感受:首先,混合动力车确实可以节约燃料消耗,

4、城市工况大概可以节约1/3左右,高速要少节约燃料,但是高速行驶本来就比较省油。为了节约1/3的油多花好几万甚至十几万是否值得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节约出来的油到底值多少钱这是随着油价波动而变化的。第二,令人惊喜的地方是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强劲,加速有力!道理非常简单,因为电动机的扭力大,叠加本身的汽油机动力,所以,可以轻松地完成安静而有力的加速,尤其在常用的城市道路低速到中高速过程中给人很好的驾驶感受。第三,车身稳重不发飘。由于加了沉重的电池组,车身比同等级的车更重。所以开起来很稳。平常的车重了就更耗油,但混合动力车是又重又

5、节油。第四,最适合堵车状况。因为车速只要到零,汽油机就完全停止工作。如果技术娴熟脚下油门柔和,在短距离走走停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纯粹使用电池驱动。其实丰田应该设计一种手动拨片式开关来切换纯电动模式和自动启动汽油机模式,以便于用户在堵车等低速时尽量避免启动汽油机。根据以上几个经验,还可以得到两个推论。一个是: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容量要求并不高,技术难度与充电式纯电动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混合动力车都是利用滑行的能量来为电池充电。由于滑行很少超过5千米,所以混合动力车的电池组并不需要很大容量,而且电池组可以做得又大又重。我甚至认

6、为不仅仅镍氢电池可以胜任,连改进后的铅酸电池都可以作为混合动力车的电池。相比之下,充电式纯电动车的电池必须续航至少300公里以上,足足多出了60倍,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自然要多得多。另一个推论是:丰田把这个技术搞得那么贵完全没有道理。混合动力车使用的是成熟技术的组合,并不是革命性的新技术,之所以成本这么高,恐怕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日本本身的生产成本太高。同样的东西,日本生产出来的就是贵,因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很贵,日元本身也很贵。如果中国开始大规模使用这种技术,恐怕可以在三年时间里将混合动力车相对普通汽柴油动力车的溢价控制在3

7、万元以内,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很快通过节油收回多出的成本。关键的问题是规模,只有大规模的生产才能迅速降低成本。但是,大规模生产之前的成本还是很高的,价格上没有吸引力。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把握下注。归根结底,新能源技术没有政府补贴,很难迈出第一步。政策当局的风向会偏向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吗?丰田愿意为了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广牺牲短期的知识产权利益吗?只能边走边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