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

ID:1469028

大小:602.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7-11-11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_第1页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_第2页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_第3页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_第4页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9_电子束射野剂量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能电子束射野剂量学XiongRui高能电子束剂量学特点具有有限的射程,可以有效地避免对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皮肤剂量相对较高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浸润的淋巴结电子束特性及应用1.电子束的产生原理2.电子束的剂量学特性3.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4.电子束的临床应用─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电子束的产生◇采用微波电场把电子加速到高能◇利用散射箔将电子束展宽◇先经过X线治疗准直器、再经电子束限光筒形成治疗用的照射野─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加速器基本结构示意图靶初级准直器散射箔电离室MLC备份光阑X-光阑限光筒均整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模式─ 电子

2、束特性及应用 ─电子束的射野剂量学◇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特性◇等剂量分布特性◇射野均匀性及半影◇输出剂量◇有效源皮距─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0.5mmR90R50RpDmaxD90DsD50DxRqG=Rp/(Rp-Rq)◇电子束特性参数的定义(1)Dx:X线污染(0.5~5.0%)Ds:表面剂量(表面下0.5mm处吸收剂量)Rp:电子射程R90:90%剂量深度R50:50%剂量深度G:剂量梯度─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韧致辐射影响百分深度剂量的因素◇能量◇照射野◇源皮距◇电子束中心轴PDD特性参数FSZ=10×10cm能量MevDsDxR10

3、0R90R50RpRqG689.421.0251.501.912.463.141.682.15890.161.3201.802.323.163.952.152.161091.141.4152.102.943.854.752.752.491294.051.8402.203.504.685.653.422.541596.332.7202.404.435.857.204.102.321897.173.2103.005.317.158.605.202.52─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能量◇能量对中心轴PDD的影响─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cm能量─ 电子

4、束特性及应用 ─不同光筒mmcm照射野─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照射野源皮距对PDD的影响当限光筒到表面距离增加时,表面剂量降低,最大剂量深度变深,剂量梯度变陡,X射线污染略有增加。主要原因:电子束有效源皮距的影响和电子束的散射特性◇等剂量分布的特点随深度的增加,低值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线向内侧收缩。─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射野的影响电子束的均匀性及半影均匀性:在特定平面内90%与50%等剂量曲线所包括的面积之比,对100cm2以上的照射野,此比值应大于0.7。物理半影:由特定平面内80%与20%等剂量曲线之间的距离确定。通过1/2

5、R85深度与射野中心轴垂直的平面电子束的输出因子由于高能电子束具有一定的射程、易于散射等特点再加上限束系统的影响,使得电子束输出剂量率随射野变化的规律变得复杂。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时,应对所配置的电子束限光筒进行实际测量。SL75-14直线加速器电子束输出因子─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限光筒边长cmMLCi直线加速器电子束输出因子─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限光筒边长cm射野等效转换长方野的深度剂量等于分别以它的长和宽边的大小相等方野深度剂量乘积的平方根。电子束的虚源电子束并非是由加速器治疗头中的一个实在的放射源辐射产生的,而是加速管中的一窄束加速的

6、电子束,经偏转穿过出射窗、散射箔、监测电离室、限束系统等而扩展成一宽束电子束,好像从某一位置(或点)发射出来,此位置(或点)称为电子束的“虚源”位置。有效源皮距(f)将电离室放置于水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深度dm.I0限光筒接触水面,电离室读数Ig不同间隙g下测量的电离室读数高能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模体表面的平均能量表示电子束穿射介质的能力和确定模体中不同深度处电子束平均能量的一个重要参数。=2.33•R50高能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模体表面的最大可几能量Ep,o=C1+C2Rp+C3Rp2C1=0.22MeVC2=1.98MeV•cm-1

7、C3=0.0025MeV•cm-2高能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不同深度处的平均能量电子束的临床应用◇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电子束的斜入射组织不均匀性校正◇电子束的补偿技术◇电子束的挡铅技术◇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能量:临床中选择电子束能量,一般应根据靶区后缘深度、靶区剂量的最小值及危及器官可接受的耐受量等综合因素考虑。90%等剂量线应包括靶区的后缘。照射野:表面位置的照射野应按靶区的最大横径的而适当扩大。根据L90/L50≥0.85的规定,所选电子束射野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1.18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靶区最深部分的宽度的情况射

8、野再放0.5~1.0cm。─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电子束的斜入射计算公式:D(f+g,d)=D0(f,d)·(f+d/f+g+d)2·OF(θ,d)式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