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

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

ID:1470067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_第1页
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_第2页
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_第3页
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的源泉与创新模式:谁是技术的创新者摘要:通过企业不同创新源泉和创新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根据客户需求更有效率地整合资源,能消除封闭式创新的弊病;在技术变革加速的时代,客户和供应商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只有通过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获得研发投资的高回报。  关键词:创新源泉;创新模式;需求    本文首先比较两种创新源泉及其职能差异,其次关注两种创新模式及其绩效比较,然后利用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来说明谁才是技术的创新者,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一、两种创新的源泉及其职能差异    创新的源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造商

2、;一种是客户和供应商。它在不同类别的创新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在科学仪器领域,重大的产品创新几乎全是由产品用户开发的。而在塑料添加剂领域却是以制造商为主,在线路的终端设备上又是以供应商的开发创新为主(vonHippel,1994)。可以看出,制造商为主的创新源大多存在于技术革新速度不快,而且一些技术诀窍害怕被模仿的领域,而以客户和供应商为主的创新,大多是数码产品、新材料等技术变革剧烈的领域。作为不同的创新主导者在具体创新的作用是不同的。  1.制造商作为创新源泉所遇到的困难。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是因为成功的创新者可以从他们对自己创造出的创新成果中获得

3、垄断利润。而且由于技术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非排他性,因此制造商往往不愿意拱手让出技术专利,而是进行内部研发,以免泄漏技术秘密。无疑制造商自身作为创新的源泉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肯定是比较有效的。一方面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一方面通过垄断利润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在技术变革剧烈的时候,这种创新源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制造商在多变的环境下转换业务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专业化生产的缘故,制造商会专注于一个狭窄领域的技术开发,资源投入也已经固定在这个领域。专业化有其生产效率优势,但由于“沉淀成本”的作用无法面对多变的环境。当前的电脑制造商,没有一家企业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种

4、型号电脑产品的开发中,而是通过外包、战略联盟的方式关注客户需求,关注技术的变化,从而提高了自身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制造商通过转让或利用技术知识获取利润变得越来越困难。以转让技术为例,转让技术首先必须要申报知识产权保护,而是要防止转让过程中的风险,即可能出现被用户“搭便车”或“敲竹杠”的风险。而在当前技术扩散越来越迅速,一项技术到达竞争对手的手里已经由过去的30多年提高到现在的1年,甚至更短。从技术转让中获取利润也是逐年递减的,这是因为技术交易中的交易成本高昂。而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除了存在上述的转换困难,还存在无法及时升级换代的问题。以制造商为主的创新可能使

5、得组织变得臃肿僵化,无法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  2.4客户和供应商作为创新源泉的优势。关注客户和供应商的创新能够降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获取更多的利润。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产品的开发几乎是由面向市场的企业来完成的。即使是最大和技术最强的公司也会发现自己并不能在一些重要的技术市场领域中把握自己的技术命运,因此这些公司就会采取更多外部化战略,通过满足需求来创造创新优势。一项技术的领先并不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追求技术成功的公司会更加关注以制造商为主的创新,更加关注内部的活动,这就降低了对技术更新和市场因素的敏感和反应。此外,僵化的体制也阻碍了跨部门的合作和技术的融

6、合,而这些对重大创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Harryson,1998)。而通过把客户和供应商作为创新的主要源泉可以保持与市场需求的联动,而且可以把需求转化为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与企业外部资源建立联动关系,保持企业的适应性。    二、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关注不同的创新源泉所采取的创新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在稳定的技术革新环境下,企业更多地关注制造商为主体的创新行为,大多采取封闭式的创新模式。而在变革剧烈的环境下,企业更多地需要应对客户需求,协调供应商的关系,从而更多地采取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模式的

7、转变更多地是应对技术的“毁灭性”特征。这种破坏性创新使得预测技术开发对社会实践的影响几乎不可能。技术创新变得不可预测,尤其是预测技术的商业成功概率更是不可能。一项技术开发的市场化往往需要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而往往商业模式的改变要远远落后于技术开发模式。而这两种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是关注不同创新源泉的技术商业化的体现。  不久之前,内部研究的封闭式创新模式还被认为是企业的一项战略资产,甚至是许多行业禁止对手进入的重要门槛。许多以科研为基础的大公司,比如美国杜邦公司、莫克公司、IBM、通用电气公司等,在它们各自的行业领域里所做的研究工作都是最多的。但是现在,原来

8、的行业领导企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些新建企业给它们带来的强大压力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