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

ID:14706550

大小:1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_第1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_第2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_第3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_第4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实习每周记录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周记录---------------------1:确定选题在山东农业大学这如梭的光阴岁月里,不知不觉已经走过近四个年头,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咨询赵兰勇老师之后,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崂山古树名木调查统计及评价保护。名木古树是历史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生态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基因库;考古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活的古董;历史学家说: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史书。崂山的古树名木众多,对

2、其系统研究和评价保护,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开展,而且古树名木多为乡土树种,长期适应当地环境,因而也是发展园林绿化事业、进行树种规划的重要依据。古树名木是我国珍贵的林业资源,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根据选题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周记录---------------------2:资料收集这周的工作主要是对上一星期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关于资料的收集,我主要是通过上图书馆阅读及上网查找两种

3、方法。我首先利用集美大学数字图书馆里丰富的资源,搜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材料及期刊,并作相关记录及摘抄。其次通过上网查找,在中国知网里,我搜集到了与我的论文题目相关的期刊,进行大量阅读,了解了我的论文应该从几方面入手,有了点头绪。并在中国统计年鉴网站找到了与论文相关的数据。最后,我认真整理了之前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并对材料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了相关分类,以便写论文时参考。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开题报告上。周记录---------------------3:开题报告在上周收集、整理完相关资料

4、后,这周的工作是开始撰写填写开题报告。资料虽多,但问题是如何把这些资料较好的融入自己的论文中。我再次把这些资料仔细的阅读了一篇,思索了很久,终于在脑袋中渐渐形成了这篇论文的大致框架,提笔开始写开题报告。在选题意义和目的这方面,我的想法比较明确。经过了大量资料的搜集、阅读和初步整合,我了解到了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古树名木的定义:早在1963年,我国就提出了名木古树的标准:“①有纪念意义的;②树形奇特、有历史传说的;③国内或世界上稀有的;④年代比较悠久的,同时要求“城市园林部门,应当调查和系统

5、整理名胜古迹和名木古树的有关历史资料,经过技术鉴定,分别建立档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1990)。这些想法,是我在阅读大量资料后,融入了我个人的观点后总结出来的。而文献综述这部分,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比较典型,具有说服力的文献内容,点出了古树名木保护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响应对策。本周工作就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撰写开题报告,下周针对开题报告写初纲和细纲。周记录---------------------4:初纲和细纲在写完开题报告后,这周的主要工作便是为论文拟订初纲和细纲。论文的

6、初纲和细纲对于论文的写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它能体现出论文最基本的逻辑框架,使论文条理清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至于发生逻辑混乱。我按照平时写论文的习惯,分三部分书写,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首先,简述古树名木的定义和保护古树名木的必要性。其次,分析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对比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古树名木保护的状况,提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以上就是我的论文提纲。完成了本周列出提纲的工作,接下来的工

7、作就是针对列出的详细提纲撰写初稿。周记录---------------------5:在撰写了初纲细纲之后,这周我便开始了初稿的写作,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然后开始写初稿,并撰写读书笔记.这是崂山的概述: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青岛市区东部黄海之滨,地处北纬36°03′~36°24′,东经120°07′~120°43′,南北最大纵距40km,东西最大横距46km(含海域),总面积446km2。崂山东、南两面环海,海岸线长87.3km,有港湾13个,大小岛屿17个。西部自南而北与

8、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接壤,北部与即墨市相邻。崂山起源于上古生代,为长白山的余脉,曾于辽宁省千山山脉相连接。经新生代第四纪洪积期,海陆变迁,使之中断,由辽宁半岛越海而来。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主峰崂顶海拔1132.7m,在整个山体偏南的位置上。崂山坡陡谷深,形成多种类型的小地形。崂山土壤是在第四纪新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发育形成的黄色砂质壤土及棕色森林土,深度在50cm以下pH值在5~7之间,呈微酸性反应。崂山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流域面积在5km2以上的河流有19条,呈放射状水系。崂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