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矿压观测方案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

ID:14715112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_第1页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_第2页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_第3页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_第4页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巷道矿压观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龙山煤矿-120三采区主回风下山巷道观测方案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批人签字矿长:日期:总工程师:日期:生产矿长:日期:安全矿长:日期:技术科长:日期:巷道矿压观测方案1、观测内容-120水平三采区主回风下山是因新矿集团老禹村矿8201工作面于1969年进行水沙充填,至今42年,顶板完整。根据市局安排,对-120水平三采区主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进行巷道矿压观测。2、测站布置测站布置如图1。图1测站布置图3、观测方法3.1、测点布置水沙充填巷道位移测点按二条测线布置(如图2)。水平测线2-3应与巷道腰线重合,垂直测线1-4应与巷道中垂线重合。3.2、测量方法a

2、)顶底板移近和两帮移近:测量各测线两测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表A,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b)顶板下沉与底鼓:参见图2,先在水平测线2-3位置拉直测线,再用测量仪器测出顶部测点1与水平测线的垂直距离1-0,并填入表A,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将巷道顶底距离。1-4减去距离1-0。为底鼓的观测值0-4;c)上帮或下帮位移,在顶部测点1挂垂线,测量巷帮测点2或测点3与垂线的水平距离2-0。或3-0,并填入表A,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图2水沙充填巷道位移测点布置4、测点安设与观测频率4.1、测点安设各观测项目的测点应紧跟掘进迎头及时安设,底板测点安设受掘进设备影

3、响时,应待设备移走后及时安设测点。测点安设后,立即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值填人记录表中,并在记录表“备注”中记录掘进迎头处在测点位置及日期。4.2、观测频率测点安设后的观测频率由测量值的变化速度确定。巷道处在不同变形阶段的观测频率见表1。表1测量频率充填沙体表面位移速度mm/d观测频率>51次/d1~51次/2d<1(1一2)次/14d5、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处理之前,应对原始记录进行仔细核对,删除因测量或记录失误、测点更换等人为因素产生的异常数据。需进行平均值计算或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的数据必须用相同条件测取的数据。5.1、数据计算表面位移量:将各次测量读数减

4、去其初次读数,计算出各次测量的围岩表面位移量;当测量断面在掘进工作面后方一段距离布置时,该断面每次测量得到的位移量应加上测点安设时沙体已经产生的位移值,该位移值可以根据在掘进工作面安设的其它测点测得的位移值来确定;c)位移速度:测量位移值除以相应的测量间隔时间。5.2、数据处理a)掘进与稳定阶段的沙体表面位移观测数据按位移与沙体暴露时间(以下简称时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当沙体变形受采动影响时,受影响范围内的数据按位移与测点断回采工作面水平距离(以下简称距离)的关系进行处理;b)重点观测断面或有代表性观测断面的观测数据可在位移U和速度V与时间t及位移U和速度

5、V与距离L坐标系中直接绘制各个观测断面位移变化曲线。多个测站的数据处理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位移U和速度V随时间t及距离L变化的回归方程及其剩余标准差。回归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函数形式见。6、编写报告巷道矿山压力观测报告的编写内容主要包括:观测目的与项目、观测地点与时间、测区地质及生产条件、测站与测点布置、使用仪器、观测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附表A巷道表面位移记录表巷道名称:班次:观测断面编号:时间距离m1-02-03-04-0备注读值mm读值mm读值mm读值mm注:“距离”一栏记录观侧断面距掘进迎头的距离;在“备注”,一栏中注明这两种距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