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

ID:1471578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_第1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_第2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_第3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_第4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浅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中沿用着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但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已经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了。老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欣赏的手段及内容日趋多样化,鞭策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美术课犹如风筝不断线,课堂如风筝线,学生的思维如风筝,是以发散形式展现的,欣赏内

2、容在课堂上可以独立展现,更高级的是穿插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里面,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启发研究。例如,四年级“我设计的包”一课。课前我要求同学每人带一个家里的包包,上课时大家拿出来一起欣赏,摸一摸,看一看,背在肩上走一走。在和同学一起欣赏的同时提出到网上皮具城看看,选选自己喜欢的一款,在欣赏中了解包的有关知识。在用彩纸做包的环节中亦注重欣赏和学生的评价,不同的欣赏内容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

3、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

4、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老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根本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只代表了个人的观点,是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其实评论不只是教师可以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可见对于客观事物学生们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与于生俱来的探究欲,他们特别喜欢参与焦点问题的讨论。这些学生往

5、往具有很大的创造力。因为在探究欲的心理素质里面就包含有能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观点。  二、通过游戏加深印象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美术欣赏课中穿插一些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完成欣赏任务,这不正是“寓教于乐”这一师生都能接受的最好形式吗?在“中国民间玩具”一课中,我课前收集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游戏,通过学生的游戏、观察,每一组派代表说说玩具的特点,有的甚至边说还边把玩具的特点演示给大伙儿看,惹得学生都乐开了怀。经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有了更深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我把欣赏

6、放在一节课的各个时段,穿插在各个环节,美术课缺少欣赏是称不上美术课的,例如,五年级美术“画脸”,我不急着让学生欣赏彩绘脸的作品。十多个小朋友一起来个合影,再给几个同学用唇膏在脸上稍画几笔再合影,两张照片同时放在电脑桌面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后一张照片上,我说要是后一张每个人都画好脸那拍成照片更醒目了,不同场合画的脸就是为了吸引观众,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欣赏。课快要结束时,有个学生说画脸是为了自己好看,很吸引人目光。我说不尽然,例如,京戏中的脸谱就是为了剧情人物性格的需要。很自然地又引到了欣赏京戏脸谱的环节上。做

7、到欣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三、规范教学流程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即: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介绍作者,并

8、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教师还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