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

ID:14715944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_第1页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_第2页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_第3页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_第4页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作者:李泽洪,李祥林,王爱玲,于俊凤,由守斌【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  [摘要]本文回顾了CR影像质量控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CR系统成像的特点,根据其成像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影像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细则、措施,经1年多的试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质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影像科数字化X线摄影的开端和过度,其与常规X线摄影设备相兼容,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且网络化,在国内各级医院均有应用,并不断

2、普及。CR影像的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是获得优质图像的关键,CR作为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摄影技术,其影像质量控制越来越倍受关注。国外已有CR影像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其相应标准的相关报道[1,2],目前国内主要针对不同CR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因素来探讨CR影像的质量控制,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3,4]。  本院安装、使用AGFAADCCOMPACTCR系统,经近3年的实践、探索,依据CR系统成像的特点,把其过程分为:信息采集、信息输入与图像重建和图像后处理三个环节,根据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细则与管理办法

3、,经1年多的试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借鉴。  1信息采集  1.1IP的使用  成像板(imagingplate,IP)是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也是影响CR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与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尽量避免IP受到X线辐射和天然辐射。IP不仅对X线敏感,对其他形式的电磁波如γ射线、紫外线以及电子射线也敏感,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建筑材料、天然放射元素以及宇宙射线等影响,IP一旦受到以上辐射,其信息将会被激光读取器读出,进而影响影像质量[5]。采取的措施是将IP放置于铅制传片箱内并做好已照与未照标记

4、避免混淆。对一些长期不用的IP,在使用前需用激光读取器的擦除程序处理一次,严格规范IP的放置方向。本科室采用原装AGFAADCC5HR暗盒与IP,暗盒上带标记的部分放在患者被检部位的下方且正面对着患者肢体,这是确保原始CR图像与实际患者被检部位左右相一致的第一个环节。避免暗盒与IP受污染,在对带血迹、带有油污以及其他有污染的患者进行摄影时,需将装有IP的暗盒放入一次性塑料袋内,再放在患者被检部位下进行检查,以防暗盒受到污染。发现有污染的IP,需立即清除污染,并对所有IP定期进行清洁保养,采用厂家提供的专用清洁剂,且用软布擦拭

5、。在实际工作中需均匀使用现有的IP,尽量减少重照次数,不但延长IP的寿命、节约成本,同时也使IP的成像性能保持稳定。由于IP存在消退现象同时为了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已照IP要求尽快进行处理。  1.2摄影体位  不正确的体位摆放,在任何一台CR上都不会得到纠正。为规范体位的摆放,本科室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外,还引进了一套X线摄影体位图谱挂在检查室内供操作者参考。另外,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需严格培训三个月方可单独上岗。  1.3摄影条件  这也是影响CR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CR系统能够检出极强与极弱的信号,与传统摄影系统相比其

6、摄影条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摄影条件可随意选择。摄影条件过小则X线量子斑点增加,条件过大则X线吸收能力差的肢体部分,甚至全部肢体都不能正确显示[5]。为此,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科室CR系统的摄影条件,输入X线机操作控制面板里,以供参考。  2信息输入与图像重建  2.1信息输入  CR照片上患者的个人信息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已照IP进行信息标记时,需正确输入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CR号。另外,对所拍摄的肢体部位、体位及IP的放置方向要逐一进行准确的信息输入,这是确保原始CR

7、图像与实际患者被检部位左右相一致的第二个环节。本CR图像处理系统有针对各部位显示特征的Sensitometry曲线,来优化各部位成像,从而使各部位组织的图像达到最优化显示,见表1。表1Sensitometry曲线与摄影部位之间的关系Sensitometry曲线摄影部位曲线特点NK5口腔曲面体层摄影;颅底侧位;腹部平片;肩部;骶髂关节;手、腕部及石膏像;颈、腰、骶尾椎正侧位曲线下凹,密度值普遍减小,低密度(像素值大)区曲度小,高密度(像素值小)区变化趋于线性,适于组织间吸收X线差较小的部位,如腹部RPlKT颅部正侧位与颅底轴位

8、;全骨盆;髋关节正侧轴位;前臂、肘、肱骨正侧位及石膏像;股骨、膝、胫腓骨、踝关节正侧位及石膏像;髌骨轴位曲线略呈“S”形,上凸下凹,但弧度小,低密度值(像素值大)减小,高密度值(像素值小)增加,适于同时显示骨与软组织,如四肢E25眼眶、蝶鞍;颞下颌关节、下颌;乳突/颞骨、鼻侧位;全尿道、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