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

ID:14717335

大小:1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_第1页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_第2页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_第3页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_第4页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塑料简易鉴别法大全在采用各种塑料再生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再利用前,大多需要将塑料分拣。由于塑料消费渠道多而复杂,有些消费后的塑料又难于通过外观简单将其区分,因此,最好能在塑料制品上标明材料品种。中国参照美国塑料协会(SPE)提出并实施的材料品种标记制定了GB/T16288—1996“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虽可利用上述标记的方法以方便分拣,但由于中国尚有许多无标记的塑料制品,给分拣带来困难,为将不同品种的塑料分别,以便分类回收,首先要掌握鉴别不同塑料的知识,下面介绍塑料简易鉴别法:1.塑料的外观鉴别通过观察塑料的外观,可初步鉴别出塑料

2、制品所属大类: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或弹性体。一般热塑性塑料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类。结晶性塑料外观呈半透明,乳浊状或不透明,只有在薄膜状态呈透明状,硬度从柔软到角质。无定形一般为无色,在不加添加剂时为全透明,硬度从硬于角质橡胶状(此时常加有增塑剂等添加剂)。热固性塑料通常含有填且不透料明,如不含填料时为透明。弹性体具橡胶状手感,有一定的拉伸率。2.加热鉴别方法上述三类塑料的加热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鉴别。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易熔融,且熔融时变得透明,常能从熔体拉出丝来,通常易于热合。热固性塑料加热至材料化学分解前,保持

3、其原有硬度不软化,尺寸较稳定,至分解温度炭化。弹性体加热时,直到化学分解温度前,不发生流动,至分解温度材料分解炭化。常用热塑性塑料的软化或熔融温度范围见表塑料品种软化或熔融范围/°c塑料品种软化或熔融范围/oc聚醋酸乙烯35~85聚氧化甲烯165~185聚苯乙烯70~115聚丙烯160~170聚氯乙烯75~90尼龙12170~180聚乙烯   密度0.92/cm3110尼龙11180~190密度0.94/cm3约120聚三氟氯乙烯200~220密度0.96/cm3约130尼龙610210~220聚-1-丁烯125~135尼龙6215

4、~225聚偏二氯乙烯115~140(软化)聚碳酸酯220~230有机玻璃126~160聚-4-甲基戊烯-1240醋酸纤维素125~175尼龙66250~260聚丙烯腈130~150(软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50~2603.溶剂处理鉴别法热塑性塑料在溶剂中会发生溶胀,但一般不溶于冷溶剂,在热溶剂中,有些热塑性塑料会发生溶解,如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热固性塑料在溶剂中不溶,一般也不发生溶胀或仅轻微溶胀,弹性体不溶于溶剂,但通常会发生溶胀。塑料的溶解性  聚合物溶剂非溶剂聚乙烯对二甲苯①,三氯苯①丙酮,乙醚聚-1-丁烯癸烷①,十氢化萘①

5、低级醇全同立构聚丙烯  无规聚丙烯烃类,乙酸异戊酯醋酸乙酯,丙醇聚异丁烯己烷,苯,四氧化碳,四氢呋喃丙酮,甲醇,乙酸甲酯聚丁二烯脂肪族和芳香族烃类 .6.聚异戊二烯  聚苯乙烯苯,甲苯,三氯甲烷,环己酮,乙酸丁酯,二硫化碳低级醇,乙醚(溶胀)聚氯乙烯四氢呋喃,环己酮,甲酮,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丙酮,庚烷聚氟乙烯环己酮,二甲胺基甲酰胺脂肪族烃类,甲醇聚四氟乙烯不可溶 聚乙烯异烯酯苯,三氯甲烷,甲醇,丙酮,乙酸丁酯乙醚石油醚,丁醇聚乙烯异丁醚异丙醇,甲基乙烯酮,三氯甲烷,芳香族烃类甲醇,丙酮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三氯四烷,丙酮,乙酸乙

6、酯,四氢呋喃,甲苯甲醇,乙醚,石油醚聚丙烯腈二甲胺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浓硫酸水醇类,乙醚,水,烃类,聚丙烯酰胺水甲醇,丙酮聚丙烯酸水,稀碱类,甲醇,二恶烷,二甲胺基甲酰胺烃类,甲醇,丙酮,乙醚聚乙烯醇水,二甲基甲酰胺①,二甲亚砜烃类,甲醇,丙酮,乙醚纤维素含水氢氧化铜铵,含水氯化锌,含水硫氰酸钙甲醇,丙酮三醋酸纤维素丙酮,三氯甲烷,二恶烷甲醇,乙醚甲基纤维素(三甲基)三氯甲烷,苯乙醇,乙醚,石油醚羧甲基纤维素水甲醇脂肪族聚脂类三氯甲烷,甲酸,苯甲醇,乙醚,脂肪族烃类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甲酚,邻氯酚,硝基苯,三氯乙酸甲醇,丙酮,脂肪族

7、烃类聚酰胺甲酸,浓硫酸,二甲胺基甲酰胺,间甲酚甲醇,乙醚,烃类聚氨基甲酸酯类(不交联)甲酸,γ-丁内脂,二甲胺基甲酰胺,间甲酚甲醇,乙醚,烃类聚氧化甲烯γ-丁内酯①,二甲基甲酰胺①,苯甲醇①甲醇,乙醚,脂肪族烃类聚氧化乙烯水,苯,二甲基甲酰胺脂肪族烃类,乙醚聚二甲基硅氧化烷三氯甲烷,庚烷,苯,乙醚甲醇,乙醇4.密度鉴别法塑料的品种不同,其密度也不同,可利用测定密度的方法来鉴别塑料,但此时应将发泡制品分别出来,因为发泡沫塑料的密度不是材料的真正的密度.在实际工业上,也有利用塑料的密度不同来分选塑料的.常用塑料的密度见下表:密度/(g/

8、cm3) 材料密度/(g/cm3)材料0.8 硅橡腔(可用二氧化硅填充到1。25)1.19~1.35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剂)0.83 聚甲基戊烯1.20~1.22聚碳酸酯(双酚A型)0.85~0.91 聚丙烯1.2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