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

ID:14721402

大小:59.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30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1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2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3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4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5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6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7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8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9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二 说头陀支品 _清净道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说头陀支品_清净道论第二说头陀支品_清净道论.txt48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第二说头陀支品_清净道论会员名:密码:加入收藏

2、联系我们

3、网站地图

4、网站搜索

5、繁體首页经典总汇菩提文库会长推荐佛陀前生法界资讯了断生死闻思修了文艺博览首页→了断生死背景:阅读新闻清净道论第二说头陀支品[日期:2006-05-21]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今以少欲知足等德而净化如前所说的戒,为了成就那些功德,故持戒的的瑜伽者(修行者)亦宜受持头陀支。

6、如是的他的少欲、知足、减损(烦恼)、还灭、勤精推、善育等的功德水,洗除戒的垢秽而极清净,以及其务(头陀法)亦得成就。这样无害于戒及务(头陀)之德而遍净一切正行者,则得住立于古人的三圣种以及得证第四修习乐的圣种。是故我今开始说头陀支。为那些舍离世间染着不惜身命而欲勤得随顺行(毗钵舍那)的善男子,世尊听许他们受持十三头阵支。即(一)粪扫衣,(二)三依支,(三)常乞食支,(四)次第乞食支,(五)一座食支,(六),一钵食支,(七),时后不食支,(八)阿练若住支,(九)树下住支,(十)露地住支,(十一)冢间住支,(十二)随处住支,(十三)常坐

7、不卧支。这里:语义与相等,受持及规定,区别并破坏,及彼之功德,并于善三法,头陀等分别,以及总与别,悉应知决择。(十三头陀支的语对)先说「语义」:(一)置于道路基冢垃圾堆等任何尘之上的,并在(比丘的)穿著的意义上正如尘堆在他们的身上,故名粪扫衣(尘堆衣);或者被视如尘土一样可厌的状态为粪扫衣──这是指到达可厌的状态而说的。如是在粪扫衣的语原上说,有着粪扫衣的意思。有着(粪扫衣)的习惯者为粪扫衣者。粪扫衣者的支分为「粪扫衣支」。支分为原因。故知(支分)与(粪扫衣者的原因)由于受持(的思)而成粪扫衣者是同义的。(二)与前类似竹解释,僧伽梨

8、(重复衣),郁多罗僧(上衣),安陀会(下衣),称为三衣,有着持三衣的习惯者为三衣者。三衣者的支分为「三衣支」。(三)称为施食的团食落下为乞食,即他人所施的团食集于钵中的意思。到各户人家去乞食者为乞食者;或誓愿行乞团食者为乞食者。行即是走。乞食者即乞食的人。他的支分为「常乞食支」。(四)切断为分割,离切断为不断,即不分割之意。与不断共为有不断,即随每定不分剖之意。有不断行乞的习惯者为次第行乞者。次第乞食者郕次第行乞的人。他的支分为「次第乞食支」。(五)仅在一座而食为一座食。有此习者为一座食者。他的支分为「一座食支」。(六)因拒绝第二盘

9、而仅用一钵中的食物为钵食。在得一钵之食时而作钵食之想,有心一钵食的习惯者为食者。他的支分为「一钵食支」。(七)「客罗」是个无变化词──遮止的意思。吃完了以后所得的食物名为后食。食此后食的为食后食。食后食时而作后食想,有食后食的习惯者名为后食者。不后食者名为客罗后食者(时后不食者),这是依受持时后不食拒绝余食而得名的。依照义疏说:「客罗」是一种鸟名,它若用嘴去啄一枚果子不幸而掉了的话,便不再食别的果子。这比丘亦如此鸟,故名时后不食者。他的支分为「时后不食支」。(八)有住阿练若的习惯者为阿练若住者。他的支分为「阿练若住支」。(九)住于树

10、下为树下住。有那种习惯者为树下住者。树下住者的支分为「树下住支」。(十)「露地住支」,(十一)「冢间住支」,类推可知。(十二)任何已敷的,即如所敷而住,这与最初指定床座说「这是属于你受用的」是一个意义。有如其所敷(的床座)而的习惯者为随处住者。他的支分为「随处住支」。(十三)拒绝卧下而有常坐的习惯者为常坐者。他的支分为「常坐不卧支」。其次一切头陀支,因彼等的受持而除去(头陀)烦恼,故除去(烦恼)的比丘的支分(为头陀支),或因除去烦恼故头陀得名为智,此等的支分而称「头陀支」。又他们是除遣其敌对者(烦恼)的头陀及行道的支分故称「头陀支」

11、。如是当先决择此等头陀支的意义。(头陀支的相、味、现起、足处)受持的思为一切头陀支的相(特征)。义疏中这样说:「受持者为人,以心心所法而受持,受持的思为头陀支,彼所绝者为事(对象)」。破除一切贪欲为味(作用)。无贪欲的状态为现起(现状)。少欲的圣法为足处(近因)。如是当知以相等决择。(头陀支的受持、规定、区别、破坏、功德)于受持及规定等五种之中,一切头陀支的受持,世尊在世时,当由世尊听许而受持。世尊灭后,则由大声闻的听许而受持。彼若无时,则由漏尽者......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三藏师......二藏师

12、....一藏师.....一合诵师(尼迦耶师=一部师)......一阿含师......义疏师。彼若无时,则由持头陀支者。彼若无时,则往塔庙,扫净而后蹲踞下来,如对正觉者说,听其受持。然而但由己个人受持亦可──-这里当以支提山两位兄弟长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