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

ID:14721629

大小:8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30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_第1页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_第2页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_第3页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_第4页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总局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参照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现行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基于“使用安全、质量基本可控、方法适用可行、资料完整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中药制剂特点,制订本研究指南。本指南仅代表浙江省食

2、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主题现阶段的关注点。只要能够满足相关适用的法规和技术要求,也可选择采用其他研究方法。质量研究技术指南一、制定原则传统中药制剂37质量标准应能指导配制、控制质量,以保证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均一性。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时,应优先考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处方、生产工艺、使用等环节,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和限度。制定标准时应尽可能选择“简便、快捷、灵敏、专属性强”的方法,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使标准起到保证质量,促进中药制剂研究发展的作用。制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法规、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等规

3、定,原则上不得低于《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的要求。二、质量研究传统中药制剂质量研究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一般性要求,又要考虑针对性要求,以使质量研究的内容能充分地反映制剂的特性及质量变化的情况。应根据中药制剂的特点,加强专属性鉴别和多成分、整体质量控制。应建立与药效相关的活性成份或指标成份的含量测定项,必要时采用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等方法进行整体质量评价。质量研究用样品应为三批以上,在中试或生产规模下配制,且处方固定、原辅料来源明确、制备工艺稳定。质量研究的具体项目、检测方法、验证内容应参照《中国药典》及相关通则。如汤剂可参照合剂的相关要

4、求,丹剂可参照散剂或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根据试验研究的结果,确定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传统中药制剂质量37研究内容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一)性状按颜色、外形、气味、味觉等依次描述。色泽的描述可规定一定的范围,胶囊剂等应就其内容物的性状进行描述。外用药、剧毒药不描述味觉。(二)鉴别1、鉴别应满足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的基本要求。鉴别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色谱鉴别等。2、应对处方中主要药味、贵细药材(如天然牛黄、天然麝香、冬虫夏草、人参、西红花、血竭等)进行鉴别研究,符合要求

5、的纳入标准正文。3、以生粉入药的品种一般应建立显微鉴别。显微特征应选取易观察的、专属性强的特征定入标准,并在起草说明中提供清晰的显微特征照片(照片中需含有长度标尺)。4、理化鉴别应选择专属性强、反应明显的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鉴别方法,必要时写明化学反应式。一般用于制剂中的矿物药的鉴别;尽量避免用于中药复方制剂中共性成分的鉴别,若要采用,应进行专属性研究的有关说明。5、37色谱鉴别一般为首选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其中薄层色谱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色谱鉴别研究必须设置空白样品,以避免假阳性,同时一般应以对照药材作对照或对照品作对

6、照。对于多来源的药材,应注意不同来源品种色谱的差异,应采用与实际投料相符的对照药材品种进行对照。薄层色谱鉴别展开剂避免使用《中国药典》“残留溶剂测定法”中第一类溶剂。应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对不同的展开剂系统、不同的温湿度条件(高温、高湿、低温、低湿)、不同的显色条件、不同生产企业的薄层板等进行考察。确保开发方法的专属性与耐用性。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应对空白样品、供试品与对照品溶液进行分析,供试品色谱峰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且空白样品在此处无干扰。实验时应记录详细,并拍摄薄层彩色照片或记录色

7、谱图,在起草说明中提供清晰的照片或图谱。对于经研究结果不理想,暂无法订入标准的色谱鉴别方法也应提供详细的说明以及照片或图谱材料。药味在五味以下者一般应将1味以上药味收载入标准正文;在五味至十味者(含)一般应对1/2以上药味进行研究,将2味以上药味收载入标准正文;药味在十味以上者一般应对1/3以上药味进行研究(并不得少于5味),将3味以上药味收载入标准正文,应优先考虑将在处方中对药效起主要贡献的药味收载入标准正文,还应注意优先考虑将含量测定项未涉及的药味收载入标准正文。37(三)检查检查应根据各自的剂型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相关的制剂通则及必要

8、的检查项目进行研究。1、处方中含有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列为大毒的药材、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规定的28种毒性药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分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