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

ID:1472752

大小:6.30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7-11-11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_第1页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_第2页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_第3页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_第4页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概况12.2工程地质22.3水文32.4地下水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侵蚀性32.5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评价3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43.1气象特征43.2工程施工条件5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85临时工程和过度工程95.1场地布置95.2临时工程96重难点控制性工程106.1桥梁情况(包括特殊结构)分析106.2桥梁施工方案及措施117施工方案及工艺、工法127.1桥梁基础施工方案127.2承台施工方案267.3墩身、桥台施工方案35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HSSG-4标段(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2、129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7.4系杆拱施工方案417.5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方案418资源配置778.1机械设备配置778.2劳动力配置789四化支撑手段799.1施工专业化809.2生产工厂化809.3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设置819.4钢筋加工场标准化设置829.5小型构件预制场标准化设置839.6管理信息化8510工期风险管理8511保证措施8611.1工期保证措施8611.2质量保证措施8711.3安全保证措施1021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措施12212.1施工环保措施12212.2水土保持措施1251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2614引用

3、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128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HSSG-4标段(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29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15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12816附图129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HSSG-4标段(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29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1编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铁路总公司、湖北省相关工程管理制度;《高速铁路桥梁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跨麻竹

4、高速公路特大桥设计图》;《铁路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汉十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调查所获得的现场有关资料;我公司已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我公司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客专施工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2工程概况2.1概况新建汉十铁路HSSG-4标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起止里程DK143+745.88~DK145+904.88,为23-32m简支箱梁+1-24m简支箱梁+25-32m简支箱梁+1-24m简支箱梁+4-32m简支箱梁+1-96m系杆拱+9-32m简支梁,桥长为2158.20m;桥下部构

5、造为22#~24#墩采用圆端形空心墩、54#、55#墩为特殊墩外,其余采用圆端形实体桥墩,桥台为双线矩形空心桥台,其中墩台基础31#墩采用扩大基础,其余均采用钻孔桩基础。该桥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HSSG-4标段(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29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桩基础根604总桩长延米10611.5桩基C35(H1)混凝土m310220.7桩基钢筋t643.5182承台混凝土(C35H1)m311081.7承台钢筋t481.2423明挖基础C35(H1)混凝土m3160.3明挖基

6、础钢筋t2.5254墩台身混凝土(含托盘、顶帽、垫石)m321558.7墩台身钢筋t907.6635系杆拱片196m2.2工程地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HSSG-4标段(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29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2.3水文本桥于DK144+479.5—DK144+516.8处跨越浪河,流域面积F=291.2km2,Q1%=2873m³/s,H1

7、%=69.26m。2.4地下水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侵蚀性桥址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为主。⑴、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砂性土,水量较丰富,具微承压性,主要受同一含水层的垂直和侧向渗透补给,在浅部可接受地表水的渗透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补给下层含水层,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为约5.2m。⑵、基岩裂隙水下伏基岩主要为千枚岩和辉绿岩,全风化层厚差异较大,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多被泥质充填,富水性一般,地下水主要赋存与岩层风华裂隙、层间裂隙及节理裂隙中,其补给来源主要为上部孔隙水,并排泄给同一含水层,该层地

8、下水水量中等。本次勘察在桥址范围内采取了2组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并进行了水质分析,地表水无化学侵蚀性,无盐类结晶破坏作用,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