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ID:1472764

大小:6.05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17-11-11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_第1页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_第2页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_第3页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_第4页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张笑川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历史地理”?绪论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第四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历史学还是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两大分支:1、历史自然地理2、历史人文地理地理学的六种传统【法】保罗·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页。地理学四种主要话语【英】阿兰·R·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8页。历史地理学的七个原则1、如同历史学一样,历史地理学探讨的是有关往日的问题。2、如同历史学的资料与理论一样,历史地理学的

2、资料与理论是未定的。3、辩论是历史地理学实践的中心。4、历史地理学本质上关注时间过程中的地理变化。5、历史地理学在总体上是地理学的核心,不是地理学的边缘。6、历史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点综合体,而不是关注空间分析。7、历史地理学特别突出特定地点的历史特性。——【英】阿兰·R·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商务印书馆2008年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美】R·哈特向:“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8页。【美】R·哈特向:“直接探讨现象在统一体中的地区变异只限于现在;但前人的文字记载,再加已知的基本不变之要素

3、的现在观察,使我们有可能了解较早历史时期的地理情况宛如目睹。研究一个地区这样一系列的地理情况,我们就可以增补一个地区特性的变化记录。之中统一体的历史研究,只要注意力继续集中在地区的特性(它由于某种过程而发生变化),就是地理的,而非历史的;历史研究的兴趣在过程本身。”,同书,第107页。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野外考察法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1、航空照片、彩红外遥感的判识2、田野考古与环境考古3、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第三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功能对历史学的意义对地理学的意义现实功能:历史边界、中外关系、行政区划、地区差异、经济开发、社会变迁、文化区域、旅游资源、人口与移

4、民、民族分布与迁移、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减灾防灾、国土整治等很多方面都能够提供决策咨询。第四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传统沿革地理《禹贡》杂志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立几大历史地理学家和研究机构:顾颉刚谭其骧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史念海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侯仁之与北京历史地理研究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邹逸麟:葛剑雄:周振鹤:四种历史地理刊物《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历史地理》,复旦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历史自然地理》(1982年创刊)《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主办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作业精读《汉书•地理志》并撰写读后感一篇。从历

5、史地理的视角看家乡的历史变迁。《汉书•地理志》阅读提示1、分析《汉书•地理志》的内容和篇章结构。2、《汉书•地理志》所述“九州”之沿革,及所凭之史料。3、《汉书•地理志》所述之汉代行政区划(层级、界划、数量)4、《汉书•地理志》所述区域风俗地理5、《汉书•地理志》所述区域风俗与后世风俗之比较:秦地、魏地、周地、韩地、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卫地、楚地、吴地、粤地。6、《汉书•地理志》所述各地之物产7、《汉书•地理志》所述秦所置郡8、《汉书•地理志》所述汉武帝所置郡国9、《汉书•地理志》所述新莽郡县第一章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第一节气候的变迁第二节沙漠的变迁第三节黄河的改道第四节长江中下游水

6、系的演变第五节淮河的由利转害第一节气候的变迁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豫”“丘民”半坡遗址中之獐、竹鼠和貉遗体(这些动物现今生活于长江流域)西藏高原今日藏北无人区的细石器遗址,天山北麓在全新世云杉分布线较今为高。5000年以来中国气候变迁公元前10-8世纪寒冷期(西周早期)公元前8-1世纪回暖期(春秋至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公元8世纪寒冷期(东汉、魏晋南北朝)8-10世纪回暖期(隋唐)10-13寒冷期(两宋)13-14回暖期(南宋中叶至元初)14-19寒冷期(明清小冰期和明清宇宙期)19世纪-今天(回暖期)“天人之际”——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产生(250万年

7、前)(300万年-10000年前)冰后期的环境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繁荣(10000-5000年前)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5000年-3000年前)气候变化与中国王朝历史——气候变冷与游牧民族南下,气候温暖与王朝鼎盛历史时期中国野象分布界限推移略图智人迁徙图黄河流域史前遗址分布图参考书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演变的初步研究》,《竺可桢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许倬云:《汉末至南北朝气候与民族移动的初步研究》,《许倬云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