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

ID:14735546

大小:1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_第1页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_第2页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_第3页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_第4页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房屋结构计算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吴长制作人:韩彬彬赵潇窦勇2011年9月28日一.设计思路根据结构设计大赛的基本要求,从模型设计的要求、模型制作、材料的性能、加载形式和制作方便等出发并且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楼房、塔架的专业知识和建筑特点以及对抗震知识的收集。同时向老师询问了本结构的特性。我们考虑到结构的受力是分散分层的。故根据不同层的荷载不同,也针对性的进行了特殊的设计处理。与此同时,我们也确定了结构的选型,通过实验的的比较,因我们各组员上的工艺上存在的缺陷,我们没办法使截面柱做到各柱基本都是受到轴力,在相同用料的基础上其长细比比方形柱会差好多。最

2、终,我们选定了方形柱。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尽量充分利用竹板的力学性能。其材料性能如下:薄竹板作为模型材料,其力学性能特点是受拉性能良好,抗撕裂能力差,抗压稳定性差。当把竹板用502胶水粘接起来,能大大提升其强度,也可承受一定的压力。二.结构选型在确定这个模型尺寸的设计时,我们考虑了结构的稳定性、耗材及自重,经过多次修改和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粗略计算,我们最终将此四层楼结构采用组合框架结构,由4个1000×9×9空心柱并每隔10厘米垫一个薄片,和16个b/h=1/3b=3h=9的主梁以及14个次梁及若干斜撑组合而成。由于考虑到结构在荷载作用的同时也要受到地震

3、力的水平作用,故我们结构各层的高度也是有所不同的,一层到四层层高分别是26cm、26cm、25cm、23cm(考虑到应在一层多放荷载以将重心下移,使结构更加稳定。并且通过细部的优化使楼面所受力依比较合理的方式传到立柱上,尽量减少梁的剪力,使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纵横向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使其整体性好、稳定性高、自重小。在大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对结构细部进行了许多改进。比如说我们在梁和柱的节点处加了一个斜撑,以楼保证它的整体性;另外我们把主梁和次梁都做成空心的截面,类似于工字形截面大大提高了它的抗弯性能;同时为了增加第一层柱的稳定性,在一定的位置用薄片进行了环箍。最后

4、,我们用竹片垫在柱脚处,用胶水与地板固结,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三.结构设计说明1.将楼的一个立面拿出简化分析:梁受均布荷载q,梁柱节点处受地震力f,则一到三层均布荷载q=10×9.8/170N/MM,第四层的均布荷载q’=0.11N/MM.2.计算水平地震力fG1=(10×9.8)N=98N,G2=G3=G1=98N,G4=(2×9.8)N=19.6N面化计算:地震作用表达式:p=β×α×G(式中β为放大系数常取5.0,α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a/g),a为水平地震最大加速度,由计算得α=1000/9800=0.11P=5.0×0.11×(98×3+1.8×

5、9.8+0.2×9.8)=172.48NG4=20NH=1mG3=98NH3=77mmG2=98NH2=0.56NG1=98NH1=26mmƩGi*Hi=20×1+98×(0.77+0.52+0.26)=180.72NF1=G1*H1/(Gi*Hi)=28.06NF2=G2*H2/(Gi*Hi)=52.3NF3=G3*H3/(Gi*Hi)=72.95NF4=G4*H4/(Gi*Hi)=93,53N3.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输入水平地震力f,荷载q,建立如下图的受力体系得结构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如下:剪力图弯矩图轴力图4.验算构件.轴心受拉构件N/A=58.7M

6、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