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

ID:1473770

大小:132.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1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旋挖钻机护壁桩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航空运行保障及辅助用房旋挖钻机护壁桩施工方案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七月八日19目录一、施工整体布置及安排2二、旋挖桩施工方法及要求7三、旋挖桩质量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17四、旋挖桩安全施工措施1819一、施工整体布置及安排1、工程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四川航空运行保障及辅助用房建设项目2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于双流县东升街道金桂大道116号3建设单位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6监督单位成都市双流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7监理单位四川省兴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

2、司8施工总包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9合同承包范围施工总承包由于基坑施工采用分段分区分层流水作业,根据场地的环境条件,土方开挖先东南侧,再向北侧推进。在第一级基坑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完毕后,第二级边坡施工由西向东推进时,2015年6月29日19:40时,东侧基坑护壁DE段发生坍塌。为加固坍塌部位,特编制此方案。由于旋挖机施工需要10米操作面,故先回填已开挖DE段。2、项目机构组织19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李永刚项目副经理:廖勇技术负责人:赵历春工程部质安部资料室合约部后勤保障3、主要工程量回填土方约1350m3回填建渣约100m3φ1000旋挖

3、桩:17根冠梁1000×800桩间护壁30m长4、施工要求技术标准本次工程桩设计遵循下列技术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9,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如下:5.1地层结构特征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的黏土、粉质黏土、粉土、中砂及卵石层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杂填土

4、:杂色,稍湿,结构松散,孔隙发育;主要为建筑、生活垃圾,局部地段为砼地面、砼基础,组分混杂;揭示层厚0.50~1.00m。(2)素填土:褐黄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杂草树根等,层厚0.80~1.50m。(3)黏土:褐黄色、褐灰色、红褐,硬塑为主,局部可塑,湿~稍湿,主要由黏粒组成,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较多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裂隙较发育,裂隙间充填灰白色高岭土条斑、氧化物红色条斑;属膨胀土。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3.20~4.90m。(4)粉质黏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稍湿~湿;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含铁锰质氧化

5、物;局部夹有黏土薄层或团块;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与韧性均较高;场地内普遍呈层状分布,分布范围较广,厚度变化较大,揭示厚度1.00~2.20m;(5)19粉土:褐黄色、灰黄、灰色,松散,稍湿~湿;以粉粒为主,含有粘粒、砂粒,局部地段底部夹薄层砂土团块,含铁锰质氧化物;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与韧性均较高;场地内普遍呈层状分布于粉质黏土层之下,揭示厚度0.80~1.60m。(6)中砂:青灰色、黄灰~浅灰色,稍密,湿~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和铁质氧化物。该层以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埋深不稳定,揭示层厚0.50

6、~1.80m。(7)卵石层:褐黄、褐灰~青灰色,松散~密实,稍湿~饱和。卵石成份以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为主,一般含量50~70%,粒径一般为3~15cm;磨圆度、分选性中等,微~中风化;粒径≤100mm、含量>50%的卵石层。卵石层顶界充填物以细砂、粉土为主,其下充填物以中砂、圆砾为主,局部地段夹有中砂透镜体;此层分布连续、稳定,厚度大,本次钻探揭示最大深度26.80m。按卵石含量与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层:(8)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卵石间大多不接触,多呈透镜体局部分布;(9)稍密卵石:卵石含量

7、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多呈层状分布;(10)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含少量漂石,多呈层状分布;(11)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含约10%的漂石,多呈层状分布。5.2水文地质概况19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型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迳流补给,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受季节控制;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人工抽降为主排泄。其次为赋存于填土的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蒸发等方式排泄为主。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6.2~6.4m(485.9

8、6~486.50m),平均标高486m,静止水位相对较为稳定;本区内地下水位丰、枯水期年变幅为1.50~2.50m;本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埋深约489.00m(自然地坪下约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