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ID:1473880

大小:3.31 MB

页数:138页

时间:2017-11-11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合马路巢乌段改建工程NO25.1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概述1.1编制说明经过对施工现场的仔细踏勘,依据设计图纸和我公司现有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的实际施工能力,认真编制了本工程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以及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等,并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重难点,制定了各项行之有效的技术及管理措施,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资源投入计划和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

2、2003);(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7)《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0)《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11)

3、我单位现有施工水平、技术、设备、施工经验、科技进步、施工能力和资源配置等施工要素;(12)现场踏勘及对周围环境调查所获得的资料;(13)S105巢湖至乌江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14)国家、行业及当地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地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15)本单位的资源优势及建设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科技成果及本单位劳动定额等。1.3编制原则(1)满足业主对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2)综合考虑本工程的规模、特点,充分发挥本企业的优势,科学、合理、经济、按期完成

4、施工任务;-69-合马路巢乌段改建工程NO25.1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投入的机械设备、劳动力等资源考虑适度的富余;(4)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安排各工序的施工,实行动态管理,均衡生产;(5)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精细组织、技术创新使得成本最优,进而使得工程自始至终保持质量、成本、安全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69-合马路巢乌段改建工程NO25.1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S105巢湖至乌江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巢湖市境内,连接巢湖和皖苏省界乌江镇。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实施

5、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促进巢湖市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的重要举措,同时是增强安徽省干线公路网网络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需要,是响应我国“十一五”计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交通量发展的需要,是庐江、巢湖、含山、和县等地通达南京市的最便捷通道,其建设将拉近各市县的空间、时间距离,对促进和带动沿线经济及旅游业更快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的建设是安徽省全面实施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属于老路改建工程,起点在合巢芜高速公路的半汤互通匝道环行交叉上,终

6、点在皖苏交界处,与江苏宁乌一级公路相连接,总里程68.24公里。路线走向基本由西向东,控制走向的主要因素为起讫点的衔接、城镇规划、沿线水网。所经行政区域主要有巢湖市半汤镇、含山县清溪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西埠镇、历阳镇、乌江镇。2.2技术标准改建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路面:路基宽24.5米,路面宽21.0米,均为对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桥涵设计载荷:公路-Ⅰ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2.3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2.3.1地形、地貌本地区总的趋势是北倚江

7、淮分水岭向沿江倾斜,地势渐低。公路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总的为平原、低山相间排列,区域西部为冲岗起伏、垄畈相间的波状平原,东部为长江及其支流形成的宽阔河谷平原,地势平坦。2.3.2区域地质概况(1)地层根据安徽省地层划分,路线位于华北地层区Ⅰ-69-合马路巢乌段改建工程NO25.1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淮河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沿线基层多见于低山丘陵区,松散沉积物则分布于河谷平原。现按地层地质年代划分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太古界:上太古界浮搓山组:以厚层、巨厚层含黑云斜长马岩为主,间夹黑云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见于王铁集

8、附近,上太古界大横山组,为灰绿色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片岩。元古界:下元古界肥东群大横山组为青灰,灰白色白云质大理岩及大理岩,底部为磷灰岩及锰土。震旦系:上震旦系统陡山沱组下部为灰、灰黑及灰黄色细砂质或粉砂质千枚岩或千枚岩,上部为灰灰黑色含砂泥质灰岩和结晶灰岩。寒武系:下寒武半汤组主要为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