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

ID:1473912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1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_第1页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_第2页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_第3页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_第4页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新篇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齐文化——开启罪犯改造的新篇章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人类的起源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沂源人是与北京人同时期的古人类,但是这时期的齐国地区并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齐国,从地域上来讲主要指的是,山东淄博东北,山东、河北的一部分这片区域。齐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深入人心,深刻的影响了齐鲁大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了齐鲁儿女勤劳、质朴、包容、开放的性格。这些优秀品质,只是罪犯最缺少和最需要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完全可以用齐文化来改造罪犯,使他们彻底的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气,从而能够在跟本上维护改造秩序、教育罪犯、降低重新犯罪率。齐文

2、化的起源齐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最早应该从姜太公封齐开始。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可以说,姜太公对齐文化的贡献是建设性的。西周灭商,建国之初,由于齐国地区远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并且这个地区有非常的重要,于是派了最得力的姜太公过来治齐,姜太公刚到这里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正如他预料的一样多,于是姜太公运用一系列的手段讲政权稳住,由于齐国地区远离周朝政治中心,文化地区差异很大,想完全照搬周朝的制度是不可能的,

3、于是他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策略。古之所谓礼、俗,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文化。习俗具体表现为人们对饮食、起居、服饰、婚丧、节庆、信仰、娱乐、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追求、选择、趋归、爱好、禁忌和自觉遵守的惯例,它遍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广泛而持久的规约作用与影响力。礼仪则是人类共同体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社会成员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行为等作出的规范系统。礼俗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或可以改变的。面对东夷人的礼、俗,姜太公创造性地把新兴的姬周集团的制度与风尚,与东夷人的礼俗、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

4、奠定了独具特色的齐文化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姜太公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中,几乎包含了齐文化的全部基因,从而使姜太公成为当之无愧的齐文化缔造者。开放性与包容性马克思理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齐国的地理条件,生产方式决定了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首先,齐国的北部和东部都距大海不远,浩瀚的大海、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鱼盐资源。其次,齐地多低山丘陵,其中夹杂着片片平原,山丘宜植桑,平原宜种麻。再次,当时齐地的水陆交通都比较方便,西近中原各国,南达东南沿海各地,东通胶东半岛及其沿海,隔海又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列岛

5、相望,可谓四通八达之地。第四,齐地土著居民东夷人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文明,比如制陶业、冶炼业、纺织业、酿造业等等都走在了时代的前边。《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载道:“太公至国,修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货殖列传》中载道:“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盐铁论轻重篇》亦载道:“昔太公封于营丘⋯⋯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巧。”这种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自我封闭、积极向外部空间开拓发展的开放性。尚德与尚贤商朝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这是为自己的统治地位辩护,西周为了给自己的政权合法性寻找一个理由,就找到了“以德配天

6、”,即天下应该由有德的人来管理,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吸纳更多有才能的人,于是采取了“尊贤”的治国思想。同时西周的这些思想被姜太公接纳,并且在齐国地区得以实践。据《吕氏春秋长见篇》载:“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汉书地理志》亦云:“初太公治齐⋯⋯尊贤智,赏有功。”贤者,就是有德有才的人;功者,就是为国为民出力且卓有成效的人。所谓“尊贤尚功”就是不论血统,不讲门第,也不看族属,只要有德、有才、有功,第就可以得到尊重和任用。据《新书》载:“师尚父曰:‘⋯⋯夫天

7、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使之,唯有道者宜处而远久之。故夫天下者难得而宜失也,难常而宜亡也。故守天下者,非以道则弗得而长也。故夫道者,万世之表也。’”。《后汉书东夷传》说“:《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同书又说:“(夷人)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说文羊部》亦说:“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东夷人的这一思想被姜太公继承了下来,并融入“道”的范围之中。《大戴礼记》载:“武王践阼三日⋯⋯召师尚父问焉:‘黄帝、顼之道存乎⋯⋯’师尚父曰:‘⋯⋯臣闻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

8、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如果说“仁”的思想是姜太公取自东夷人的话,那么“德”的思想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