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ID:14754637

大小: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雷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3.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照剥削

2、/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册封倜傥至高无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B.骁勇阅珊变幻莫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宣泄串通殚精竭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历练彪柄见微知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了伟大

3、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积淀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积淀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积聚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积聚精妙绝伦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的一句是 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

4、眼花缭乱,处处进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1968年地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

5、赫饮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

6、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文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5.下

7、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当生活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需求。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6.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