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

ID:147674

大小:135.9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6-27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_第1页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_第2页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_第3页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_第4页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TBT1957-1991铁道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1957-91铁路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1992—05—06发布1992—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铁路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铁路空调客车热,湿负荷,空调设备和采暖设备功率计算方法。1.2.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客车的热工计算。2.引用标准GB3102.4热学的量和单位。3.一般规定3.1.通过空调客车车体隔热壁的传热,按稳定传热方法计算。不考虑车体隔热壁的蓄放热特性,以简化计算。3.2.车内旅客散发的显热量

2、与潜热量按车内定员数计算,夏季按平均每人散发的显热量与潜热量之和计算。冬季仅按显热量计算。3.3.采暖设备的加热功率有两种方案,可根据用户要求与生产厂协商,规定其中一种方案计算。3.4.车体传热面积汁算只考虑车体内外表面的基本尺寸,不考虑其表面上的压筋。4.计算4.1.夏季车内热负荷计算4.1.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式中:Φ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W;2F—车体传热面积,m;F=F⋅FAB2FA—车体外表面面积,m;2FB—车体内表面面积,m;2K—车体传热系数,W/m·K;K=Ks·KgKs一修正系数;2Kg—车体传热系数

3、理论计算值。W/m·K;∑Ki•FiK=g∑Fi11K=inδ1/αn+∑+1/αwi−1λi2αw一车体外衷面换热系数,W/m·K;2αN—车体内表面换热系数,W/m·K,δi—各层材料的厚度,m;λi—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tAB—车体内、外空气温差,K。4.1.2.进入车内的太阳幅射热通过车顶、侧墙、车窗和地板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εCDεCQεDBφ=K•FJ+K•FJ+K•FJ+D•σ•F•J(2)2CDCDCDCQCQCQDBDBDBchCQαααWWW式中:φ2—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W;2KCD、KCQ、

4、KDB—车顶、侧墙,地板的传热系数,W/m·K;2FCD、FCQ、FDB、FCh—车顶、一侧侧墙、地板和车窗玻璃的传热面积,m;εCD、εCQ、εDB—车顶、侧墙,地板的阳光吸收系数;2JCD、JCQ、JDB—车顶、两侧侧墙,地板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W/m;D一玻璃透光系数;σ一遮光系数。4.1.3.车内旅客的散热量φ=n•q⋯⋯⋯⋯⋯⋯⋯⋯⋯⋯⋯⋯⋯⋯⋯⋯⋯⋯⋯⋯⋯⋯⋯⋯⋯⋯⋯⋯⋯⋯⋯⋯(3)3式中:φ3—车内旅客的散热量,W;n一车内定员数;q一平均每人散发的热量,W。4.1.4.车内机电设备的散热量若车内装有电开水炉,电炉

5、和其他热源,在计算热平衡时,按热源的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其散热量φ4。4.1.5.车内总的热负荷φ=φ+φ+φ+φ⋯⋯⋯⋯⋯⋯⋯⋯⋯⋯⋯⋯⋯⋯⋯⋯⋯⋯⋯⋯⋯⋯⋯⋯⋯⋯⋯(4)1234式中:φ—车内总的热负荷,W。4.2.夏季车内湿负荷计算车内湿负荷主要是旅客的散湿量W=n•p⋯⋯⋯⋯⋯⋯⋯⋯⋯⋯⋯⋯⋯⋯⋯⋯⋯⋯⋯⋯⋯⋯⋯⋯⋯⋯⋯⋯⋯⋯⋯⋯(5)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式中:W—旅客的散湿量,g/hP—平均每人的散湿量,g/h。4.3.设备制冷功率和去湿量计算4.3.1.空气流量与热流量计算干空气流量ρ•Vm=

6、⋯⋯⋯⋯⋯⋯⋯⋯⋯⋯⋯⋯⋯⋯⋯⋯⋯⋯⋯⋯⋯⋯⋯⋯⋯⋯⋯⋯⋯⋯⋯(6)G−31+d×10式中:mG—干空气流量,kg/s;3ρ一空气密度,kg/m;3V一空气容积流量,m/s;d一空气含湿量,g/kg。空气中的水蒸气流量−3m=m•d×10⋯⋯⋯⋯⋯⋯⋯⋯⋯⋯⋯⋯⋯⋯⋯⋯⋯⋯⋯⋯⋯⋯⋯⋯⋯⋯⋯⋯⋯⋯(7)XG式中:mx—空气中的水蒸气流量,kg/s。湿空气流量−3m=m1(+d×10)⋯⋯⋯⋯⋯⋯⋯⋯⋯⋯⋯⋯⋯⋯⋯⋯⋯⋯⋯⋯⋯⋯⋯⋯⋯⋯⋯⋯⋯(8)G式中:m—湿空气流量;kg/s。空气的热流量φ=m•i⋯⋯⋯⋯⋯⋯⋯⋯⋯⋯⋯⋯⋯⋯⋯⋯

7、⋯⋯⋯⋯⋯⋯⋯⋯⋯⋯⋯⋯⋯⋯⋯⋯⋯(9)GG式中:φG一空气热流量。kW;i一空气比焓kJ/kg。4.3.2.按送入车内新鲜空气量和再循环空气量确定混合空气参数点M’(见附录A中图A1)m•i+m•iGAAGBBi′=⋯⋯⋯⋯⋯⋯⋯⋯⋯⋯⋯⋯⋯⋯⋯⋯⋯⋯⋯⋯⋯⋯⋯⋯⋯⋯⋯(10)mm+mGAGBm•d+m•iGAAGBBd′=⋯⋯⋯⋯⋯⋯⋯⋯⋯⋯⋯⋯⋯⋯⋯⋯⋯⋯⋯⋯⋯⋯⋯⋯⋯⋯⋯(11)mm+mGAGB式中:iA,iB,iM’—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和混合空气的比焓,kJ/kg;dA、dB、dM’—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和混合空气的含湿

8、量。g/kg;mGA、mGB—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中的干空气流量,kg/s;若通风机安装在蒸发器的顺风侧,因通风机工作时散热,加热混合空气,使混合空气参数点M’上移至M点。3′PT∆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