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doc

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doc

ID:14768443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30

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和城镇体育消费基本情况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消费新农村城镇对策    一、前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简单的物质化标准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化、内涵化、愉悦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体育在人们心目中已不再仅仅意味着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及跑步、广播操等大众体育锻炼项目,而更多地是对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这就对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能够被“消费”的体育,

2、才是真正被大众所需要和接受的体育。国家体育总局把2004年定为“农村体育年”,主题活动是开展“体育三下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和城镇体育的高度重视,客观上加大了对新农村和城镇体育工作的研究力度,以符合新时期“体育要面向13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宗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国家一系列重大体育政策的出台为农村体育消费提供了体育政治环境。  目前,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相比较而言,新农村与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我国体育消费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消费水平不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占可支配收入和总消费的比例还非

3、常低。据统计,我国70%的农民,体育消费额仅占体育消费总额的不足30%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提高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可能性。  二、影响新农村与城镇体育消费的因素  1.收入低。到2002年,我国新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尚不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目前,农村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多项生活品消费水平较低。  2.体育意识淡薄。在目前的广大新农村与城镇地区,多数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劳动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体育锻炼。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是由于广大新农村与城镇长时间形成的“小富即安”和“蹦蹦跳跳是富人无聊之举,与平民无关”

4、的认识有关。  3.政府投入少与组织措施不完善。在我国新农村与城镇,很多地区,由于政府对大众体育投入有限,基本上没有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数量也有限)。另一方面,新农村与城镇基层体育组织网络还没有形成,政府不能发挥新农村与城镇群众体育工作的职能,因而制约新农村与城镇居民的体育需求。  三、新农村与城镇体育消费发展的对策2  1.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体育消费能力。随着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我国居民收入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存在分配严重不均和社会保障不足的缺陷,二者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贫富差距过

5、大会造成体育消费规模不足和结构滞后;而社会保障的缺失将使得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不敢消费,不利于体育消费的发展。因此,在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总量的同时,还必须调整收入结构,把缩小城乡二元收入差距、增加广大新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培育出具备体育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2.强化体育健身意识。加快宣传工作,建立“花钱买健康”的新的体育消费观,树立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自我健康投资、科学健身观念,使体育活动成为新农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一种习惯,纠正“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因为生产劳动虽然也是四肢活动,但系简单动作的重复,如果得不到调剂,日积月累还会造成

6、机体的损伤或畸形,甚至影响或降低劳动的效率,因而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引导广大居民用高尚、积极的体育娱乐活动充实业余文化生活,树立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气。  3.加强农村与城镇体育环境建设。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为消费营造了一定的经济环境。在体育文化的指导下,体育设施器材更加完备、先进,体育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更加明朗;体育科技环境的创设,推进了体育体制改革,体育器材的改进等;体育信息环境的创设将提高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规模,对人们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促进人们体育的参与也具有深刻的影响。有计划地修建廉价、实用、方

7、便的健身活动场所。在居民聚居区兴建便于群众健身锻炼的场所的同时,可采用准经营的方式,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把自身现有的场馆设施对外开放,并配备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基层部门应切实利用好现有的体育环境条件,结合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创设新的体育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4.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由于农村与城镇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新农村与城镇群众体育工作是一个动员面广、涉及面宽的工作,在发挥基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