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ID:14770583

大小:1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都描写了小草。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小草中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的小草中我们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用这些给我们传递着一个一个的讯息。大自然都跟我们说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寻找答案。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第一课时 筛选信息理要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

2、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1)读准字音。翩然(piān)   孕育(yùn)   簌簌(sù)销声匿迹(nì)风雪载途(zài)农谚(yàn)(2)认准字形。   (3)理解多音多义字。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次第: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依次。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这样。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③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C)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

4、时间。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3.作者链接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交流点拨】“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交流点拨】第一部分(①~③段),解释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④⑤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⑥~⑩段),依次说明决定

5、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⑪⑫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二)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交流点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交流点拨】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交流点拨】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交流点拨】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6、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交流】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无处寻觅的时候,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交流】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7、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第二课时 探究事理明技巧上一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大自然的语言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探究本文是如何来说明事理,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如此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一)文本研读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交流点拨】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交流点拨】“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