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

ID:14778808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_第1页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_第2页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_第3页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_第4页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_第5页
资源描述:

《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彩色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美人榆)选育及应用一、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领域。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共识,彩色树种的作用愈加突出。我国彩色树木种质资源缺少,从国外引进的彩色树木多为单一品种或无性系,可利用性变异不足,不能满足我国景观生态建设需要。在国家科技部等项目资助下,完成了中华金叶榆的选育和推广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项、外观专利13项、美国植物新品种专利1项、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项、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25篇。主要发明点:1、彩色榆树基因创制获得重要突破。利用基因突变原理,采用优树聚集、人工辅助授粉杂交、抗逆性选种和定向选

2、育技术,历时14年,取得重要突破,创制了我国第一个榆树彩色新品种—中华金叶榆,获得中国和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得到了高抗逆性和观赏性的彩色榆树基因。中华金叶榆叶片金黄亮丽、适应区域广泛,耐-43℃低温和全盐含量0.4%以下的土壤,成为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彩色树种。2、构建具有丰富景观效果的彩色榆树无性系群。以中华金叶榆彩色基因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出适应我国复杂气候、具有不同典型景观特点的彩色榆树无性系426个,构建为彩色榆树无性系群,满足不同景观建设需要;中华金叶榆成为榆树彩色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资源。3、首次成功培育榆树专用中间砧品种,获中国植物新品种权。首

3、次提出利用中间砧提高景观绿化苗木观赏价值的理论,定向培育出光滑美观、主干通直、生长迅速的白榆新品种“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解决了中华金叶榆中缺少专用砧木的产业难题。4、创新5套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体系。发明冷粘皮芽接、免解绑插皮枝接、造型苗促成栽培等7项发明专利技术,创制了自动降解膜和专用密封胶3项新材料,编制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项、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创新集成5套高效繁育应用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嫩枝扦插对环境敏感的行业问题,使扦插成活率稳定在85%以上;突破了乔木苗嫁接中的套袋解绑模式,避免伤流和勒伤,提高嫁接速度2倍以上,降低综合生产成本40.47%;探索成功大田环境

4、下的灌丛苗高效快繁技术,1株种苗2年可扩繁32万株,有效提高优质苗木产出率;该体系在其它绿化树种繁育中被广泛采用。5、创制植物工艺造型系列新产品。借鉴园艺学修剪理论,将中国传统的盘扎和修剪技术与西方景观艺术元素相结合,开发艺术造型新产品,获中国外观设计专利13项,引领了中国植物造型彩色化的发展方向。6该成果在国内创建第一个以林木植物新品种权为主体的保护推广体系,实现产权保护和推广应用双赢,为林木新品种推广提供了成功模式。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区),在500多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营造出色彩亮丽、形态丰富的植物景观,提高我国生态景观建设水平,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形成中华

5、金叶榆特色产业,促进了我国绿化苗木产业技术升级,带动全国20万苗农致富,近三年推广育苗面积93.1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8.82亿元。二、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1、黄印冉(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排名第1,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持人,中华金叶榆(美人榆)新品种培育人,对主要技术发明的1、2、3、4、5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制定了项目总体方案和各年度方案,主持了品种选育、抗逆性测试、繁育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等主要研究工作,负责新品种保护和良种审定,主持了中华金叶榆(美人榆)在全国的推广工作,发表论文12篇。2、张均营(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排名第2,正高级工程师,项目副组长,中华金

6、叶榆新品种培育人,对主要技术发明的1、2、3、4、5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负责中华金叶榆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研发和苗木造型研究工作,为中华金叶榆的选育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明了带根埋条育苗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创新了多项艺术造型,为提升中华金叶榆产业水平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持。3、刘俊(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排名第3,研究员,院长,6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对主要技术发明的1、3、4、5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负责中华金叶榆的繁殖和育苗技术发明,研发“冷粘皮芽接技术”、“免解绑插皮枝接技术”、“摘叶促芽叶色调控”等新技术,促进了中华金叶榆育苗新技术体系的形成。参加中华金叶榆苗木生产技术规

7、程的编制。4、贾宗锴(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排名第4,高级农艺师,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对主要技术发明的2、3、4、5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负责中华金叶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区域试验,有效提高了中华金叶榆的应用水平。参加了“冷粘皮芽接”、“免解绑插皮枝接”等7项发明专利以及多项外观专利的研发和申报。参加了中华金叶榆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两个规程的编制。5、王玉忠(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排名第5,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对主要技术发明的2、3、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中华金叶榆派生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和创新艺术造型,并提出多种彩色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