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

ID:1478853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_第1页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_第2页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_第3页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_第4页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口旅游景点介绍(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松口旅游景点介绍松口山川灵秀,有狮(山)象(山)守水口之赞。由于风景优美,故素有“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说,但众说不一。如今可供游览的松口名胜古迹按景区划分,把各处的旅游景点简略介绍。1、凉伞岌景区狮象把水口凉伞岌附近的梅江河两岸,沿江南北各有一个小山包。在元魁塔顺江而下约1公里处眺望酷似狮、象扼守着松口的大门,此处是松口的一个景观。狮子伏于南,叫狮山。象在北岸(溪北)北鼻伸向江心,叫象山,狮象协同把守梅江水,李二何赞“狮象滩头浪滚雷”,何等壮丽。元魁塔元魁塔由邑人李二何倡建筑于明末,公元1619年动工,历十年始竣工。李二何亲自题刻门联门联,

2、门联仅数字描绘塔的形象而又表达了李二何自已的抱负。塔高九层,高约五十多米,耸立于岌顶,以悬崖作基座,以潭水作基脚,崖高塔更高,雄伟秀丽,游者不绝。元魁塔是粤东一胜景。广东省邮局于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邮资票花,元魁塔为其中之一。塔下潭元魁塔下,称塔下潭。当江水涨满,崖下江水满潭,水涨时卷起千堆雪,汹涌澎湃,万马奔腾,景色极为壮观。谢逸桥纪念碑谢逸桥纪念碑建在元魁塔附近。1905年,爱国侨贤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国革命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逸桥被派遣回粤东开展活动,发展组织。逸桥先生,爱国爱民爱家乡,在他逝世后人们在此立碑纪念。赤面石凉

3、伞岌正面,峭壁悬崖,呈赤褐色,长数里,称“赤面石”9,是“丹霞地貌”。悬崖山顶,却又绿树成阴,更描画了凉伞岌的雄伟壮丽。此地还是古战场遗址。2、铜琶桥景区(铙熙龙提供资料)磐安桥北,有历四百年风雨的世德堂,再北走,有孙中山视察松口的住地爱春楼,磐安桥西有松口最古老的石拱五龙桥,附近有一座五显宫。现分别叙述如下。磐安桥磐安桥建于松源河进入梅江的出口处,用花岗石条砌成,全桥有8墩9孔,每孔由9条各长8米,宽厚各近半米的花岗石条排列而成。81条巨重的长石条,在当时只能手提肩挑的生产力下,怎样才能从河面抬上6米高的桥墩上,而且整齐得线缝直对呢?现在的桥面

4、铺了水泥,到桥底下才可以观看这巧妙的工艺。这些花岗石建材,一般产自邻县大埔,人力运送,艰苦也是难以想像的!建桥费用由华侨谢益卿、谢梦池父子首倡,张榕轩、张耀轩兄弟赞助而建成。世德堂世德堂建于明末,距今四百多年,规模巨大,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三堂四点金式,三围城的半围龙屋,此屋有72个天井,24个门楼,二百余间房子,里面分为各个独立住宅区,有门相通,正堂上中下3个大厅连成一体,可摆150张桌,供千人就餐。外围二层,设有岗楼,。这又是抵御外侵,可以节节退守的军事堡垒。此屋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是研究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吸引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和游

5、客前来考察参观。爱春楼爱春楼是清末华侨巨商谢逸桥、谢良牧兄弟故居,兄弟俩协助孙中山推翻封建王朝立功至伟。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5月末,专程到松口视察,看望谢氏兄弟,住在爱春楼。他亲为爱春楼题一副对联:“博爱从吾志,宜春有此家”和“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题词给谢氏兄弟。五龙桥9五龙桥(俗称五显宫桥)为清康熙九年李椅所建,是松口最早的石拱桥之一,桥长17米,宽3米,为双层上下单孔,建筑至今三百多年仍完好无损。五显宫(显光寺)五显宫,建于康熙九年,年久失修崩塌,1980年后,华侨捐资重建,现仍存刻有“五显大帝”的石香炉为古

6、物。五显宫门前约100米处,有一棵古老的木棉树,树中又长出一棵榕树。更显得古老的风貌。下店竹林胜景磐安桥与新铜琶桥(1969年建的公路桥)处的松源河道中有一块长约1公里宽约50——200米的中心坝。中心坝土质肥沃盛长竹子,丰水期间这里坝成了“湖心岛”。湖心岛北面是新铜琶桥,南临梅江。人们站在松源河与梅江河交汇处磐安桥上观景,湖心岛上一望无际的竹林郁郁葱葱,风吹竹林绿波荡漾;江河两岸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古今民居夹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江中舟楫往返倒影江心,风景如画。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吸引了众多游客留步拍照留念。3、松口镇景区二何

7、书院明末,李二何携太子到松口,筑一简易行宫,对外称“书院”。院前有一桥,太子登岸经过,现叫“灯笼桥”实是“登龙桥”。书院正门前登十一级台阶,书院显得雄伟巍峨。书院前筑一门楼,左右置大石鼓。进外大厅,两侧有门卫室。过长廊、登几级台阶,进中大厅,厅后有正门、两侧门。再进长廊,又一内大厅,厅后也设一正两侧的门。古街道9松口建镇较早,于今还保留了各时期的街道建筑。梅东桥下,沿江一带的大街,便于货运,商业繁荣,店铺多二三层的沙灰木楼,街道则于民国初年扩宽,是改良式的明清建筑。在大街北侧,还保留着小街小巷、石板地,如世德新街,基本上是原来的明清街道。上世纪3

8、0年代初,华侨投资家乡建设,在火船码头一带建了一批钢筋水泥店铺。其中火船码头附近,华侨廖舫州、钟成材等投资建“骑楼式”的欧陆南洋风格的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