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ID:1478889

大小:7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1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铁站大口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徐高铁开封北站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机械技术北京**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任公司郑徐高铁开封北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五年八月一号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2第二章工程概况2152.1工程概况22.2地质情况22.3场区地下水位及类型8第三章大口井降水方案设计83.1降水方案设计83.2大口井施工工艺9第四章施工部署114.1项目组织机构114.2工程目标114.3施工进度计划12第五章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计划125.1施工准备工作125.2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14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156.1质量保证体系156.2组织保证体系

2、156.3质量管理程序166.4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6.5质量问题的处理176.6技术资料17第七章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187.1安全施工187.2文明施工措施19第八章图表198.1大口井剖面图198.2大口井平面布置图19第一章编制依据l、地质勘察报告。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02);15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BJ10-2002);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2002);5、《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J7-2001);6、根据我公司多年从事基坑支护

3、设计及施工所积累的经验。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郑徐高铁开封北站交通接驳枢纽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本册图为该工程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图。本工程位于开封市汴西新区北侧生活区内,设有一个一层地下停车库和地下道路,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板基础,地下道路结构形式为矩形箱涵结构。本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500~11.640m。基坑东侧、西侧及南侧地面开阔平坦且无障碍物,基坑北侧为高铁车站,距离约20m,基坑北侧与高铁车站间还有待建的车站用地源热泵,目前高铁车站已经施工到地面以上。

4、基坑根据周围环境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具体如下:基坑东侧、西侧及南侧采用天然放坡方案,基坑北侧临近高铁车站和车站用地源热泵范围,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基坑北侧地源热泵及高铁车站范围外,采单排围护桩+锚索支护体系。在本工程施工期间,应对高铁车站受影响范围进行第三方监测,保证高铁车站结构及运营安全,基础采用大口井降水。2.2地质情况15勘探深度内(35米)揭露的地层结构按时代划分属第四纪全新世(Q4)和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的沉积土。地质成因以黄河冲积为主。(1)层粉砂:上部分布有耕植土或混凝土路面(厚度约为0.

5、5m),局部地段分布有粉土夹层。黄褐色,松散-稍密,上部稍湿,中部湿-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颗粒级配一般。层位分布稳定。(2)层粉质粘土:灰褐色,局部灰黑色,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局部分布有粉土夹层。层位分布稳定。(3)层粉土:黄褐色,中密,湿。较纯净,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砂感。层位分布稳定。(4)层粉质粘土:灰褐色-黄褐色,软~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局部分布有粉土夹层。层位分稳定。(5)层粉土:黄褐色,中密,湿。较纯净。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

6、,砂感。层位分布稳定。(6)层粉土:灰褐色,稍密,很湿。可见少量碎砖瓦块和腐殖质等,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稍粘。层位分布稳定。(7)层粉质粘士:灰褐色-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局部分布有粉土薄层。层位分布稳定。(8)层细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含少量蜗牛壳碎屑,颗粒级配一般。局部分布有粉土,粉砂夹层。层位分布稳定。(9)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可塑。含铁质斑纹和钙质结核等,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分布有粉土和粘土夹层。层位分布

7、稳定。15(10)层细砂:该层未揭穿,最大穿见厚度10.0m。黄褐色,密实,饱和。较纯净,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级配一般。该层以细砂为主,局部分布有粉土、粘性土、粉砂,中砂夹层。2.水文地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潜水,局部浅层由于有粉质粘土层起隔水作用存有少量上层滞水。潜水和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排泄和人工排泄为主要排泄方式。2.3场区地下水位及类型初本场地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0.5m-4.8m,地下水位高程为72.79~74.32m(1985年国家高程),经调查近3-5年最高

8、水位约74.5m(1985年国家高程),历史最高水位约为75.00m(1985年国家高程),根据当地地区的有关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0~3.0米。第三章大口井降水方案设计3.1降水方案设计1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分析,由于拟建物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最大约为9.4米,基坑除采用水泥搅拌桩及支护桩进行支护外,基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