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

ID:14791783

大小:21.9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_第1页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_第2页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_第3页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_第4页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由而平等的灵魂——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摘要】:女性人类学是女性学与人类学交叉互动形成的一门学科。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人类学研究中女性及她们的看法往往是被边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女性人类学的本土化研究也开始了后现代研究。而我国的女性人类学目前呈现“田野富饶而哲学贫困”的态势以及“学术著作众多而实际应用不广泛”的瓶颈。针对此现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女性人类学的学科应用前景。随着女性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广泛应用,女性也会最终获得“自由而平等的灵魂”。【关键词】:女性人类学社会性

2、别本土化现状分析前景展望自由平等人类学作为一门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一直在公正、客观地观察、分析和研究社会文化。女性人类学是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女权运动及其妇女研究在西方的兴起,而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在人类学中拓展的一个新分支学科。而中国的女性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对于少数民族女性的研究,则是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兴起。作为文化人类学里的一个分支,女性人类学研究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研究成果纳入人类学研究,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

3、女性主义理论的偏颇和不足,并对社会文化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进行反思批判,吸收多学科和跨文化的知识和方法,重新探析并估量妇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的作用与贡献,纠正人类学研究中对妇女的偏见和忽略[1]。同时,女性人类学并不局限于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社会性别关系的人类学研究,力图建立一种由女性和男性视角交错的人文视野。本文就早期人类学中女性的在场实为缺席的现象探讨分析了原因,简单回顾了我国女性人类学研究的历程,通过对我国女性人类学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我国未来女性人类学发展新趋势做出了展望。一、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及其看法的边

4、缘化经过对人类学中女性各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印证白志红女士的观点:“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的在场实为缺席。”而“女性在人类学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一观点首先由阿德纳提出。尽管以往在众多的人类学记录中,也能找到女性的印记,但她们的生活记录却是经过了男性的过滤,而她们的观点也往往是通过居于支配地位的男性来表达的。即便有一些针对家庭生活的研究,研究者往往也只重视男性的经历和作用,而忽略了女性的感受和贡献。因此可以说,在以往的人类学研究中,女性及她们对世界的看法是被边缘化的。为何早期的人类学家会采取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性别歧视的立场?笔者经过翻阅资

5、料,整理了以下三点原因[3]:1.研究者所关注的主题既不是社会性别也不是女性。早期人类学在图腾和婚姻研究中涉及社会性别关系的内容很多,但由于受世代思潮的限制和影响,早期人类学家没有从女性或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所获得的资料,也没有把女性作为主体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说其研究的核心就是“社会结构的比较研究”。他们对女性的关注往往是由于研究课题涉及妇女,对女性的观察和记录是研究内容本身的需要,如婚姻家庭、亲属称谓、性生活、社会制度、人类心智等命题的研究,而不是以女性为中心,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2.研究者的性别和社会性别观直接影响到对研究对象的审视

6、和特定资料的收集。由于人类学创始人几乎都是男性,他们难免把男性的态度和价值观带入了人类学研究中。而这反映在观察记录过程中更是屡见不鲜。比如:人类学资料中有关人类早期劳动生产的描述大多是在突出男性的狩猎,而只是随便提及妇女小规模和不定期的采集。尽管蛋白质对人类体能的增强和繁衍十分重要,大大超过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但女性主义人类学者认为,就史前社会的生存而言,采集比狩猎更为重要。考古学家对人类排泄物化石的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人类采集的食品绝大部分是植物,而食物中的动物蛋白质如昆虫、贝壳等很多都来自采集或捡拾而不是直接狩猎所得[4]。3.传统人类学忽略了研

7、究对象社会文化传统中的性别歧视,也没有重视报告人的社会性别歧视。早期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报告人几乎都是男性。人类学家在对印度研究时往往重视种姓和等级制度,而忽略了社会性别的分析。早期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如奥特娜提出的文化-自然与男性-女性的对立模式,与罗萨多提出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对立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男性主导与生物性别的关系[5]。二、我国女性人类学研究历程回顾女性研究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对女性问题的越发重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社会性别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女性研究也达到高潮,与之有

8、关的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经翻阅相关资料,笔者认为,我国的女性人类学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孕育阶段: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