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

ID:1479964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_第1页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_第2页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_第3页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_第4页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  属于洛阳市管辖的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其地处中原,且北面与古都洛阳相依,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山河变迁,朝代更替都对其地域命名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地名进行考察。  一、地名语音音变分析  伊川县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语音上接近普通话,但是在一些地名的发音上仍然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  突出第一个音节、弱化第二个音节  双音节地名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弱化,如:白元[yan]、平等[t?n]、中溪[?i]等。  而三音节地名中,往往是突出第一个和第三个音节,弱化第二个音节。如:尚家[t?ia]沟、四合[x?]头、老君[t?yn]堂等。  加入儿

2、化音  位于北方方言区,伊川县在当地地名发音中免不了也要受儿化音的影响。如:孟家窑[i?r35]、瑶湾[u?r55]等。  韵变  地名中的“韵变”是指某个词,当它与其他词组合时,发音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当它出现在地名或者某个特定的称谓里,我们在念的时候总要“转一个弯”,使其韵母发生变化。这也是地名的方言发音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伊川县地名里的韵变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刘瑶、刘村的“刘[liou35]”念作[li?51];吴沟的“吴[u35]”念作[ua35];邢庄的“邢[?i?35]”念作[?iɑ?35];晋庄的“晋[t?in51]”念作[tsiεn51]。晋庄的“晋”不仅韵母发生变化,声

3、母也由“j”变为“z”,很可能是古音的残留。  二、地名词汇分析  词性分布  对当地的地名进行简要统计之后,可以发现地名中名词性语素占大多数,如:文化路、马营、水牛沟等。其次是形容词如:新寨、旧联盟寨、大庄、小庄。然后是动词如:拉马店、寻马沟。  、常用构词语素的类型  1、地理环境特征类语素  地形  伊川县四周山脉环绕,伊河水纵贯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势高,中部低,坡岭逐渐向伊河倾斜。总体上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形。  山地虽在地形中占比不多,但以“山”命名的例子不在少数,如:常海山村、高山村等。山间有沟壑,故有以“溪、涧”命名的村落,如中溪、烟涧、浥涧。此外全县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

4、,因此以“沟、岭、洼、坡、圪垯、涧”等语素构成的地名占大多数,且多分布在这些丘陵区。如:  岭:鸦岭、野狐岭、石岭等18个  洼:磨洼、郭洼、闫洼等10个  沟:司马沟、雷沟、万沟等63个  坡:万坡、张坡、西坡等14个  圪垯:李圪垱、申圪瘩、梁圪当等5个  “坪”本是指扁平的地面,也泛指山地和丘陵区的局部平地。平原占伊川县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因此有以语素“坪”构词的地名:炉坪村、康坪村、南坪村。  水文  伊川县有伊河、杜康河、甘水河、白洚河、顺阳河等20余条河流,利于农业浇灌和住民生活,故临近河道的村庄,其地名也多与水文有关。如:“灣”指水流弯曲处,以此为地名的有:郝湾

5、、瑶湾、曾湾等。“滨”指水边,故伊河两岸的公园被命名为伊滨公园,而“水、溪”如:水寨、中溪。  2、宗族姓氏类语素  在中国农村,村落家族文化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同村的人们之间以血缘为纽带,在同宗同姓的文化背景中寻求着归属感和安全感,正是这样的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  因此宗族姓氏类语素是村落名称的最普遍的语素之一,如:郭村、孟村、谢村等。  3、方位词类语素  方位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因此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来说,这是区分同名地名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此类语素构成的地名词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  东、西、南、北:东寨、南寨、北寨、东草店、西草店等  上、中、下:上天院、中天院、下

6、天院、中章屯、下章屯等  前、后、左:前富山村、后富山村、后庄、后窑、左寨等  4、生产生活类语素  生产生活类语素往往与当地的经济贸易、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窑,《说文解字》解释为:烧瓦灶也。因此与“窑”有关的地名能够反映当地的生产方式,同时伊川县有煤、铝、铁、磷等矿产和岩土,对这些矿物和建筑材料的开采往往留下窑洞,这是当地以此命名的因素之一,如:老煤窑沟。同时,由于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贫苦人家无力盖房,往往在山坡的土壁上挖出窑洞,在此居住,当地亦由是得名。  店乃是售卖货物的铺子,与之相关的地名往往反映当地地名形成的某个时期曾有繁荣的经济贸易,如:吕店、闵店、王耆店等  5、古代军事

7、行政类语素  古都洛阳历经十三朝更替,是兵家争夺,炙手可热之地,北依洛阳的伊川县也历来成为军队驻扎屯兵的选择。在伊川县当地流传着许多有关王莽与刘秀的军事斗争故事,许多地名也因这些斗争传说得名,由此形成的地名里往往含有营、屯、寨等语素。例如:  营:增花营、于营、马回营、辛营等  屯:下章屯、西高屯、龙王屯等  寨:双头寨、吕寨、马良寨等  需要说明的是,“屯”本是“包围”之义。即建立四周防御的寨子,后词义又演变为村落。同样“寨”本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