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

ID:1480117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_第1页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_第2页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_第3页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_第4页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  摘要:本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展开研究,针对现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需求、行为动机、行为模式及失范行为四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展开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特点、成因及事前干预和事后防范对策。最后提出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干预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相应管理对策,进而倡导和推动现代大学生文明网络生活。  关键词:行为学;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16-04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3G”、“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加

2、快了网络资源融合共享的速度,大学生接触网络的便捷性大增,网络支出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80%以上在校大学生能接受的支出费用。[1]无线网络的资费下降,更是加快了大学生上网的普及面和速度。在当今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网络的迅速崛起已经深刻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各个领域。2013年1月15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球网民人数超过25亿,而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大学本科生人数占11.3%并趋近饱和。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能

3、否提高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能否正确处理现实的人际交往和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毕竟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及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所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在网络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网络失范现象,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不是孤立、脱离现实社会的,现象的产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了解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背后应解决的真正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本质。本文从行为学角度出发,探索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外界刺激所引发的网络行为动机,分析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做好正确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控

4、制,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形成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新时代网络生活方式已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崭新样态,其网络生活方式如何必将成为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对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转变:①研究视角由单一逐渐多元化,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及文化等众多角度对网络行为的实质进行梳理和分析。[3-7]②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即对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的范式逐渐全面展开,涉及网络行为的内涵、特征、类型、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

5、的研究。[8-12]③研究方法由理论的定性研究转向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早期的国外学者研究多集中概念的梳理及总结、对网络行为内涵的界定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13-16]  从国内外研究总体现状来看,传统生活方式研究的转型与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的范式并未完全更新、展开,随着3G、无线宽带在校园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使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多元化的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作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在调查研究中各背景特征下网络行为的比较分析少,动机与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更少,没有深入挖掘网络行为类型及主导因素,尤其是对网络失范行为的调研甚少。  本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对大学

6、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形成过程展开研究(见图1),针对现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需求、行为动机、行为模式及失范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展开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特点及成因,对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根源做好事前控制对策,包括正确引导心理需求和杜绝外在刺激的影响,同时做好网络失范行为产生后的负强化控制,减少失范行为的再次发生。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分析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大通信公司在大学校园已提供了上网所需要的装备,在学生宿舍楼覆盖了各类网络,且费用低廉,种种便利使大

7、学生对上网没有抵抗力,大学生已经被悄然变化的新时代网络环境包围,并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侵入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学生高中时期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度过,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自由度增加,大部分事物需要大学生独自决策处理,在此环境下各种心理需求一拥而上,他们需要寻找并体验丰富的大学生活,对周围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1.侥幸心理  在高校里的学习,大学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先迫不及待地怀着侥幸的心理采用网络搜寻一翻,若有现成的答案便全盘照搬,没现成答案的再自己动脑筋想想如何整合,这种怀着侥

8、幸心理抄袭作业的方式效率高,省时省力,一旦被教师发现就自认倒霉。  2.好奇心理  大学生一进大学便配电脑和手机,便希望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