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

ID:14810742

大小:50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30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_第1页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_第2页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_第3页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_第4页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结课论文-光电检测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光纤通信结课论文题目:光电检测器学院:xxxxxxxxxxx学院专业班级:xxxxxxxxxxx一班任课教师:xxxxxx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x日期:2009年6月-20-光电检测器摘要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检测的非电量信息变换成为便于接受的光学信息,然后用光电探测器

2、件将光学信息量变换成电量,并进一步经过电路放大、处理,以达到电信号输出的目的。然后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于进行相应的电路改进,更好地研究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从而了解非电量的状态。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同时提高检测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关键词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光电检测光电效应信噪比正文一、概述  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到达接收端后,在接收端有一个接收光信号的元件。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对光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对电的认识的程度,所以我们并不能通

3、过对光信号的直接还原而获得原来的信号。在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再由电子线路进行放大的过程,最后再还原成原来的信号。这一接收转换元件称作光检测器,或者光电检测器,简称检测器,又叫光电检波器或者光电二极管。  常见的光检测器包括:PN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光检测器的要求:-20-  (1)灵敏度高:灵敏度高表示检测器把光功率转变为电流的效率高。在实际的光接收机中,光纤传来的信号及其微弱,有时只有1nw左右。为了得到较大的信号电流,人们希望灵敏度尽可能的高。  (2

4、)响应速度快:指射入光信号后,马上就有电信号输出;光信号一停,电信号也停止输出,不要延迟。这样才能重现入射信号。实际上电信号完全不延迟是不可能的,但是应该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超高速的传输对光电检测器的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噪声小:为了提高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要求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噪声要求足够小。但是对于光电检测器要求特别严格,因为它是在极其微弱的信号条件下工作,又处于光接收机的最前端,如果在光电变换过程中引入的噪声过大,则会使信号噪声比降低

5、,影响重现原来的信号。(4)稳定可靠:要求检测器的主要性能尽可能不受或者少受外界温度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光电检测电路的基本构成  光电探测器所接收到的信号一般都非常微弱,而且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往往被深埋在噪声之中,因此,要对这样的微弱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都要先进行预处理,以将大部分噪声滤除掉,并将微弱信号放大到后续处理器所要求的电压幅度。这样,就需要通过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主放大电路来输出幅度合适、并已滤除掉大部分噪声的待检测信号。其光电检测模块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20--20-二、总体

6、应用设计1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式与等效模型  1.1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式  光电二极管一般有两种模式工作:零偏置工作和反偏置工作,图所示是光电二极管的两种模式的偏置电路。图中,在光伏模式时,光电二极管可非常精确的线性工作;而在光导模式时,光电二极管可实现较高的切换速度,但要牺牲一定的线性。事实上,在反偏置条件下,即使无光照,仍有一个很小的电流(叫做暗电流或无照电流1。而在零偏置时则没有暗电流,这时二极管的噪声基本上是分路电阻的热噪声;在反偏置时,由于导电产生的散粒噪声成为附加的噪声源。因此,在设计光电二极管电路的过程中,通

7、常是针对光伏或光导两种模式之一进行最优化设计,而不是对两种模式都进行最优化设计。  一般来说,在光电精密测量中,被测信号都比较微弱,因此,暗电流的影响一般都非常明显。本设计由于所讨论的待检测信号也是十分微弱的信号,所以,尽量避免噪声干扰是首要任务,所以,设计时采用光伏模式。  1.2光电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  工作于光伏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型如图3所示,它包含一个被辐射光激发的电流源、一个理想的二极管、结电容和寄生串联及并联电阻。图中,IL为二极管的漏电流;ISC为二极管的电流;RPD为寄生电阻;CPD为光电二极管

8、的寄生电容;ePD为噪声源;Rs为串联电阻。-20-  由于工作于该光伏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上没有压降,故为零偏置。在这种方式中,影响电路性能的关键寄生元件为CPD和RPD,它们将影响光检测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噪声性能。CPD是由光电二极管的P型和N型材料间的耗尽层宽度产生的。耗尽层越窄,结电容的值越大。相反,较宽的耗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