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

ID:1481705

大小:109.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1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_第1页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_第2页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_第3页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_第4页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考研背诵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背诵

2、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高频考点汇总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马原中的政经部分作为一个知识理解难点,却是每年出题的热点,知识掌握重在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马原核心考点,一起来看下!【考点一】劳动价值论(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3、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础)。(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

4、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

5、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此外,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4.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货币两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两种形式。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出现后价值的转化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价值的转化形

7、式。)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4.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分工)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个人利益)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8、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使得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代替。(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生产性劳动应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脑力劳动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