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

ID:1481918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_第1页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_第2页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_第3页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_第4页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实践分析  【摘要】良好的语感,不仅可以使人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精妙、把握其中的意趣,还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语感看不见,摸不着,又是极难掌握的。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提高小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和语言有着莫大的功效。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1-01  语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修养

2、,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语言文字的敏锐而又正确的直觉性感觉。良好的语感,不仅可以使人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精妙、把握其中的意趣,还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辅助作用。但是,正如郭沫若先生曾说过的:“语感这种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1】。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语感看不见,摸不着,又是极难掌握的。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提高小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和语言有着莫大的功效。本文即从平日训练小学生语感的教学实践中,剥茧抽丝,总结出一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以兹大家

3、参考。  一、从读入手,于体悟中培养语感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95这里所说的“读”,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读,而是指声情并茂的朗读。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也基本都是辞采华美、意蕴悠长又颇有韵律的,十分适合做小学生语感训练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变化,品味文本的内容,最终领会其中的心绪流动。而在这一诵读过程中,小学生的语感也

4、在潜移默化中缓缓地滋生。譬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写到老班长教育小战士时,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先是关心地问询,接着是爱怜地说理,继而是革命的指令,最后是严肃的批评,仅仅四句话,老班长的语气就一直在变化中,既有着长者般的关怀,又有着前辈般的教诲。在小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注意到班长说话的语境及语调的变化,在不断地读中,不仅体会了其中寓含的深意,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语感。  古人常言:“书读百

5、遍,其义自见。”在淋漓尽致地用声音来表达语言中包涵的意和情的努力中,小学生品味着文本中的意蕴,感悟着语言中的哲理和情绪,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渐渐生成语感。并且随着阅读地不断进行,这种语感越来越强烈,进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甚至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语感,是一种直觉性的感悟,是不断累积经验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小学生读的机会,让他们调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去感受言语,逐步内化形成自身的语感图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说的机会,如课堂上的讨论、争辩等等。譬如,《穷人》的结尾,当

6、渔夫看到了邻居的两个孩子时,会有什么反应,之后的生活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并于无形中增强语感。  二、揣摩词语,于深思中锤炼语感  语感,其关键点在“感”上。在实际阅读中,只有当读者头脑中有着丰富的意象群体及生动的联想能力时,才能对文本中的言语有所触动,并结合自己的体悟自觉生成新的意象。而对小学生而言,有限的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想象力的有效作用,不只给他们意象的再生成增添了阻碍,更是影响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小学生把握

7、文本的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唤醒他们的相似经验,在对课文中语言的细细琢磨中,加深语感的锤炼。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文本中用的最为传神、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往往并不那么的深奥难懂,表层意思也非常好理解。针对这些词语,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小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能力,细细揣摩,品味词语的隐含意蕴,在比较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及独特魅力,并于潜意识中锤炼了小学生的语感。譬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的语言:“蓝蓝的天空,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此句中

8、,“痕”字用的就极其精妙。试着让学生将“痕”字换为“根”,在比较中,不仅让小学生体会“痕”字表现那远处电线模糊可见特点的贴切感,更要引导他们感知作者通过“痕”字想要的那种隐约朦胧的美感。在揣摩“痕”字的过程中,学生不只获得了美的享受,更在深思熟虑中锤炼了语感。  三、联系生活,于体验中升华语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3】,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