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ID:14826209

大小:6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_第1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_第2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_第3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_第4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研究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为实现不良资产管理目标,以一定的形式对不良资产接收、维护、处置等环节进行系统运作的过程。这个“形式”就是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采用什么样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与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发展战略、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尝试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归结起来主要有财政补贴法、企业破产法、贷款豁免法等,但这些方法加大了财政的负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良资产状况,特别是在中国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后,这些解决方法

2、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它竞争主体的歧视。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逐渐归结到“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上。发达国家如美国的RTC、德国的托管银行、日本的过渡银行等即采此制,转轨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韩国、泰国等也有类似的资产管理的公司。进入20世纪末,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即要面对加入“WTO”后开放金融服务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因此,为了迅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采用了“好

3、银行+坏银行”模式,设置了四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并通过这些资产公司大规模一次性接收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了对1996年以前形成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第一次剥离后,也加强了仍然留存在本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和管理力度,在管理模式上基本采用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不良资产的管理,其基本职能是集中、专业化地处置和管理不良资产。11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管理模式分析从国内外银行管理管理实践看,管理不良资产的组

4、织模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好银行+坏银行”模式。即将银行的不良资产按市场公允价转让给一个独立子公司,母银行由于转让了不良资产而成为好银行,而子公司则由于接受了不良资产而成为坏银行。二是专业部门管理模式。这类部门为商业银行内设的、专门从事其他部门移交的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的机构。三是“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由银行现有经营管理部门,比如:风险管理部门或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不良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处置。这种管理模式把信贷资产的发放、贷中管理、贷后管理、不良资产管理统一交由一个部门管理,因此称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不同管理模式的经

5、济分析不良资产管理模式的边际成本主要来自于:一是管理成本的变动。管理成本包括协调成本和机构成本、激励和监督成本。协调的难度越大、机构越庞大,管理成本越高。二是是效率成本,表现为处置效率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带来的成本变化。三是不良资产责任的重新界定导致的转移成本,主要包括移交过程可能带来的责任悬空、时效超期等导致资产永久损失和责任界定时的谈判成本等。四是专业化成本,主要是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变化导致的专业能力的变化而形成的成本变化。至于其他固定因素导致的成本,如资产质量导致的处置成本与组织的建立与否无关,但组织可以通过专业化和集

6、中化、集约化处置降低处置成本。(1)“好银行+坏银行”模式。在“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下,银行将不良资产一次性剥离给专门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而使自身资产质量迅速净化,成为资产结构好、质量高的好银行。同时由于处置和管理的专业化,以及产权的严格界定,可以提高处置和管理的效率,因此,处置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效率成本非常低;但是如果采用市场化定价方法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的话,由于一次性批量处置的不良资产规模大,在资产移交过程中可能产生损失,产权界定的成本较高,因此转移成本加大。此外,这种模式需设立专门资产管理公司,

7、导致管理成本较高。11(2)专门部门管理模式。相对“好银行+坏银行”模式,银行设置专门部门对不良资产进行专门管理,未把不良资产剥离出银行账面,但在责任上,在银行内部划分了不良资产管理的责任边界。因此,这种模式具有专业化管理性质,可以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减少效率成本;但是由于需要必要的责任界定,因此也存在移交成本;激励成本等管理成本也较高,但小于“好银行+坏银行”模式。(3)“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于不良资产仍然在相关信贷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产权界定和激励纳入银行现有的管理中,因此,这部分成本增加不多

8、,但是这种模式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不高,可能导致处置和管理的力度不够,其处置成本除与资产质量有关外,还与管理不力导致的资产损失有关,因此效率成本和专业成本较高。同时,不良资产也未从银行账面剔除,银行需要每年消化自身不良资产造成的资产损失。不同管理模式的成本变化对比何川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