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ID:14830986

大小:8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1页
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2页
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芝麻茎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芝麻茎点枯病在河南、山东、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省都有发生,尤以在河南、湖北等主产区为害严重..芝麻茎点枯病在河南、山东、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省都有发生,尤以在河南、湖北等主产区为害严重,常年发病率10%一20%,严重时可达60%一80%,发病重时,蒴果数减少8.7%一36.5%,千粒重降低5%一10%,含油量降低1%一10%。【芝麻茎点枯病症状】芝麻茎点枯病为害幼苗根部症状芝麻茎点枯病主要为害茎秆和根部,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苗期染病,根部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幼茎

2、上密生黑色小点。开花结果期染病,从根部开始发病,后向茎扩展,有时从叶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茎部。茎部初呈黄褐色水浸状,后很快扩展,绕茎一周,中心有银灰色光泽,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表皮下及髓部产生大量小菌核,茎秆中空易折断。根部发病后,主根和支根逐渐变褐枯萎,皮层内布满黑色小菌核。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呈卷缩萎蔫状,黑褐色,不脱落,植株顶端弯曲下垂。茹果发病后呈黑褐色枯死状,病种上生出许多小黑点。【病原与发生规律】MacroPhominaphaseoli称菜豆壳球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残株或土壤中越冬。越冬菌核是翌年的初

3、侵染源,幼苗出土后,可侵染幼苗。成株期发病,主要通过分生孢子从伤口或茎基部、叶痕或梗部侵入。在整个生育期有两个发病高峰,即苗期和开花期后,后者发病十分严重。芝麻生长后期,温度均在25℃以上,极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均温25℃时,潜育期6—8天。此期如遇较多的降雨,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使病害迅速蔓延。因此,后期再侵染,分生孢子起着主要作用。随着植株的逐渐成熟,病株茎秆、葫果和种子上的菌核和分生孢子器进入休眠期。雨日长、雨量多有利于发病,雨后骤晴发病重。气温高于25℃,利于病菌侵入和扩展。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土壤潮湿以及连作地

4、发病重。【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避免连作。以3年以上轮作为宜,可与禾谷类、棉花、甘薯等作物轮作。注意防渍,因花期后田间渍水时,病菌极易侵染,故应重点防范。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和间苗,防治虫害。芝麻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并深翻土壤。种子处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茎点枯病的蔓延,芝麻开花期和终花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种子处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g拌100kg种子;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在芝麻开花期和终花期各喷药1次,可用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

5、0—150g/亩+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g/亩;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6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g/亩;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5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防效较好。www.267suncity.comwww.886suncity.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