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

ID:14845194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_第1页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_第2页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_第3页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_第4页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照义所发专升本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填空1.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2.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3.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6.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7.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9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望断桃源路。10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1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12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13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14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15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

2、到晓穿朱户。1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17.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1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9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20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2.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23.隔坐送钩春酒暖,。2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5.劫数东南天作孽,。悲歌痛苦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26.薄晚西风吹雨到,。2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28.驿寄梅花,鱼传尺素,。29.掩金觞而谁御,。30.沧浪之水清兮,。

3、二、仔细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一)《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A.修禊事也。(举行)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万物)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同等看待)D.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E.一觞一咏(酒杯)2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

5、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要点:准确,通顺即可)3这篇文章反映了“魏晋风度”的一个侧面,请你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时代文人中兴起的一种崇尚自然,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产生时代背景是因为魏晋是一段长时间乱世,生逢乱世,文人生命感体验格外强烈,其理论背景是当时老庄“玄学”的盛起,其实质和核心是魏晋文人对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二)《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海宁王先生自沈

6、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

7、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解释下列词语A海宁王先生自沈后二年(沉湖)B.怀思不能自已(停止)C.宜铭之贞珉(石碑)D.共三光而永光(日、月、星)E.树兹石于讲舍(这)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A.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铭诔尚实”,是说碑铭性质的文体应该质朴,实事求是,但唐代以后碑铭多虚美浮夸,形成不好的风气,但这篇碑铭体文章又回归到“尚实”的传统,文中陈寅恪先生对王国维先生实事求是的评价具体体现在那些句子?(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B王国维先生自杀后,对他为何而死,学术文化界普

8、遍流行两种说法,即文中所说“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请具体解释这句话。(“一人之恩怨”是指有人认为他因为和罗振玉的恩恩怨怨而死,“一姓之兴亡”是指有人认为他以死“殉清”,即为大清帝国的灭亡而死,“一姓”就是指“爱新觉罗”。C这篇文章中,陈寅恪先生除了悼念、评价及对王国维先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