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ID:14845466

大小:3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30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_第1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_第2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_第3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_第4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17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刘建中1,唐春华1,左建军2(1.北京科若思技术开发股份有限

2、公司,北京100082;2.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摘要]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提高微地震监测系统质量,降低仪器前端噪音,记到更多、更小的微地震,夯实微地震监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增多微地震监测台数,一次监测获取更多可以对比的资料是微地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入常规地震、勘探理论也可以提高微地震监测水平,形成完整的微地震学理论。上述三者是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除了用于油田压裂、注水监测外,还可应用于地震勘探,矿山、水库安全预报领

3、域。[关键词]微地震监测;地震勘探;压裂监测;注水监测P31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42(2013)10-0054-05[中图分类号]1前言随着页岩气、非常规油气开采提上日程,微地登堡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在5km的距离上是1.4,国家地震台网使用的量规函数在5km的距离上是1.8,有些地震专家针对华北的研究结果建议在5km的距离上量规函数采用1.9[3]。鉴于微地震震级小,周期短,笔者趋于使用较大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取值越大,测点信号强度越弱。A0是-2级地震在监测点的地动位

4、移,单位是微米。原震级公式使用的是S波最大振幅,微地震通常监测到的是P波,S波振幅是P波振幅的3倍,因此修改了原震级公式。由此可以计算出-2级地震在5km的距离上由仪器输入端记到的电压V=A0×ε×ω=4.7μV震监测技术成为判断压裂裂缝形成、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监测结果为提高页岩气开采水平,非常规油气采收率提供了重要保证。研究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了解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领域成为需要。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展[1]。2降低仪器噪音,记到更小的微地震发展质

5、量更高的监测系统是微地震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油田水力压裂形成的微地震分布在-1级至-5级,地下微地震信号的强度可以由式(1)估计,依据古登堡的体波震级理论[2]可以估算测点微地震幅度M-Q(H,r)A0=0.72×10-4(2)式(2)中:M是体波震级;Q(H,r)是反映震中距影响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包括了所有衰减的影响。古[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3-06-20式(3)中:ω是角频率,微地震频率在50~200周之ε是地震仪的转换系数,间,在式(3)中取为100;使用2个地震仪直接串

6、接。(3)M=lg3A0+Q(H,r)(1)计算结果表明,-2级地震在测点的信号幅值为4.7μV,要记到清晰的微地震波形,应该满足C(1-S3(4)式(4)中:C是采样率;T是被采集信号的最高频率,为200周;S是仪器前端输入噪音;P是微地震信号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资助项目——陆上非一致性时延地震(2011AA060303)刘建中(1947—),男,吉林吉林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采油工程和地应力研究工作;E-mail:jianzhong.liu@microseismic.net54

7、中国工程科学在测点折算出的电压幅值。由式(4)可看出,提高仪器水平有两条途径,降低仪器前端输入噪音水平或者提高采样率。事实上,在仪器研制过程中,两者也是互相制约的,采样率提高,仪器前端的输入噪音也会增大,选择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也可以提高仪器水平。由式(4)可以计算出 17S<(1-3T/C)×P<1.88μV仪器前端输入噪音小于1.88μV,才可以保证每个地震周期采集3个以上的有效点,回放出清晰的地震波形。仪器前端输入噪音的测试方法是:前端短路,用输出端的电压除以整个仪器系统的放大倍数,其结果就是输

8、入端噪音。图1是仪器前端输入噪音的测试结果。如果仪器系统达不到上述指标,则记录不到清晰的微地震波形,影响记录、分析的可靠性。作为补救,可以进行隐性相关分析,得到相对可靠的分析结果。隐性相关分析通常使用时间偏移、叠加技术。记录波形的精确叠加需要可靠的到时差,计算到时差需要可靠的速度模型,计算可靠的速度模型依赖可靠的到时差,二者互相依存,这使隐性相关分析存在某些不确定性。高可信的压裂、注水监测,应该使用合格的监测系统,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图2某油田压裂监测实际记到的微地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