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

ID:1484770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_第1页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_第2页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_第3页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_第4页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匈奴的星期几与汉朝的战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会比较历史现象。2、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3、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环节预设1、预习独学2、对学3、合作交流、群学4、备展5、展示6、目标检测学习过程学法指导预习导学:你知道昭君出塞这历史故事吗?昭君为什么要出塞?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秦汉之际,其首领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和地区。3、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大将、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经过战

2、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4、公元前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单于向西汉称臣,时,把嫁给了这位单于。完成预习导学前请同学们要通读课本P77—P79页。 一读,在书上勾划出重点(历史学科的重点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的经过、结果、影响);二读时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三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仔细阅读课本77页、78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 匈奴民族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2)、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西汉初年,汉中央政权对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样做? (2)

3、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3)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3、和亲政策:(1)西汉对匈奴的骚扰打又打不过,该怎么办?  (2)和亲政策效果如何?时根据所填学案,思考所有知识点及问题,把不会的、有疑问的、不理解的用双色笔标注在学案上。  用自已的语言以分层题纲的形式总结出答案如:1、2、。。。。   仔细阅读课文78页79页并结合自已知道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思考并回答左面★2、问题。        ★4、昭君出塞(1)背景: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单于向汉称臣。(2)时间:时(3)概况: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4)意义(作用): 

4、 知识梳理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     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2.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三、昭君出塞1.     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归汉2       昭君出塞  3东汉同匈奴的和战目标检测阅读课本78中间绿字、79页部分回答★3、问题  仔细阅读79页80页回答★4、问题                 1.统一蒙古草原的是()A.头曼单于 B.冒顿单于 C.郅支单于 D.呼韩邪单于2.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3.汉武帝派遣打败匈奴的将领是( )A.卫青、霍去病 B.卫青、窦

5、固C.窦固、窦宪 D.蒙恬、蒙毅4.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生活于蒙古草原,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民族。据历史记载,匈奴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是在( )A.战国末期B.秦汉之际  C.西汉前期  D.两汉之际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中的“单于”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A.蒙古B.吐番C.匈奴D.契丹6.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B.张骞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7.“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

6、顿统一蒙古草原 学完这节课后根据知识框架将本节收获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8.电视剧《昭君出塞》,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王昭君远离家乡出塞的情景。昭君出塞为汉与某一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的少数民族指的是()A.鲜卑族B.氏族C.匈奴族D.羌族9.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旺

7、 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知识超市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游昭君墓》材料二: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妇人。——                       戎昱《和番》请回答(1)材料一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什么?(2)材料二对这一事件的看是什么? (3)请结合史实说说你对三则材料的看法。         结合:★4、知识完成   呵呵,和原格式有出入有点跑哦!不好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