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

ID:14885083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_第1页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_第2页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_第3页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_第4页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大学语文论文谈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之文质观张昶(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文质”是中国文学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文质彬彬,质文相副,就像是其向前发展的一条轴心线,各个时代的文学或偏质或偏文置于轴线两端,互相矫枉过正,往返徘徊。文学史上或一方举着复古的旗帜来反对绮靡文风,或一方喧嚣文学放荡而对峙泥古,相持不下。如何写出“文质相符”的好文章?这是《文心雕龙》的为文用心之所在。周振甫先生结合文学史界定出中国古典文论中“文”与”质”是不同于“内容”与“形式”的两个概念:“文”是修饰的意思,

2、具有华美的形式;“质”有两个意思,分别指事物内在的素质特点即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和质朴的形式。“文质论”除主要集中在《情采》篇外,其他各篇也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关照。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中,周先生逐章显志、全面论证了文与质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二者统一互动且又彼此独立。[关键词]文心雕龙;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文质观[中图分类号]I20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019-03[作者简介]张昶,女,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一部文章写作学

3、专著,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影响深远。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作为一部很高学术水平的《文心雕龙》注释本,功力深厚,释义惬理,不仅在校勘和注释上有所贡献,而且对《文心雕龙》文学思想,理论内容的诠释上,也分析得比较透彻,时有创见。对于《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即如何写出“文质相符”的好文章,周先生在结合前人关于“文”与“质”的论述上逐章显志,全面论证了文与质的关系。一、文质理论的历史发展“文质”是中国文学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文质理论最早出现在《周易》中。《系辞·下》中的“物相杂,故曰文”,“《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是指纹路和质地,带有一切事物的普遍

4、特征。“圣人之情见乎辞”(《系辞下》)涉及了人的思想感情与言辞外在表现的文质内涵。《尚书·毕命》中“辞尚体要”则已经明确表述了内容与言辞形式的关系。孔子将原始形态下的文质提高到了文质并举的历史高度,并将事物草创时的简单粗糙的时态发展到了伦理范畴。《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质”指人内在的良好品质与外表的华美宜相副对。汉代王充首次把“文质”拓展到文学领域。《论衡·超奇》曰:“实诚在胸,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将“内在之意”与“外著辞说”运用到写作过程中。魏晋以降,由于“人的

5、觉醒”与“文的自觉”的风尚熏染,“文”与“质”这对文学理论范畴也自觉地走向成熟,趋于完善。诗歌、文章已不再是汉朝时附庸政教的附属品了,而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以“诗言志”为纲也逐渐转向以“诗缘情”为尚,作为独立存在的文章语言也逐渐完成由质到文的趋向。“文温而丽、意悲而远”(《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取代了传统的四言诗,并以其流丽婉转的形式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从事其创作。人们有意识地去研究诗歌的声律美、整齐美;文体、文笔之分等形式美的创作理论。但齐梁文人由于他们特定的审美情趣,对形式美的追求过于绮靡而“伤其真美”。刘勰站在历史的高度觉察到了这一倾向

6、。他针对这样“去圣久远”的华靡文风,中正客观的予以拨乱反正,提出了“衔华佩实”的创作基本原则。于是有了“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其核心纲领就是文与质的辩证统一。“文与质”的协调统一就像一条红线贯彻于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各个部分中。也就是说研究《文心雕龙》的文质问题需从整部书中去把握。周先生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中,逐章显志、全面论证了文与质的关系。二、文质界定及内涵对《文心雕龙》的“文质”问题,大部分学者对文质含义的理解多为“文”指文章形式,“质”指的是文章的内容。如牟世金《从刘勰的理论体系看风骨论》说:“在

7、我国古代文论中,文质的含义是明确的:‘文’指形式方面,‘质’指内容方面。”穆克宏说:“中国古代文论的‘质’和‘文’,相当于今天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学者认为“文”与“质”是指语言的华丽和质朴,属形式。如王运熙《文质论与中国中古文学批评》说:“(文质)指文学作品的文华与质朴,指以语言为基础的文与质两种不同文学风貌以及作家的总体风貌特征。文与质均指文学的艺术风貌特征,至于以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的,那只是个别场合。”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失之偏颇。周振甫先生补正偏说,认为《文心雕龙》中的“文质”既有内容与形式之说,又指文章的质朴与华丽的语言风格。并将《文心雕

8、龙》中各处不同的文质内涵各标其签,以彰显其意。文质指内容和形式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