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ID:14886278

大小:4.62 M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_第1页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_第2页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 原子核的组成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一、天然放射性活动与探究11.如图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2.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迁移与应用1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为原来的,而当用1cm厚的铝板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放射出的(  )A.仅是α射线      B.仅是β射线C.是α射线和β射线D.是α射线和γ射线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1.α射线是α、β、γ

2、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3.要知道α、β、γ三种射线,α、β是实物粒子,γ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员。二、原子核的组成活动与探究2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他又用α粒子作“子弹”轰击氮原子发现了质子,因此他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他是怎么样推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呢?铀235的原子核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有多少个?迁移与应用2一个原子核为Bi,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

3、中正确的是(  )A.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B.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D.核内有210个核子1.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存在着定量关系,即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题时要注意应用。2.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分布的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这样的原子核互称同位素。3.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所带

4、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当堂检测1.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为(  )A.卢瑟福B.贝可勒尔C.爱因斯坦D.查德威克2.已知Ra是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3.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

5、中和作用4.下面关于β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高速电子流B.β粒子是放射出来的原子内层电子C.β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D.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但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5.如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答案: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1.答案: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移动的铝板

6、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相应的装置,使之自动地控制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2.答案: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但它们的来源不同,阴极射线来自于阴极原子的外层电子,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和电子时,电子被放出形成的。迁移与应用1:C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cm厚的铝板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

7、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利用三种射线的贯穿能力大小分析问题。活动与探究2:1.答案:卢瑟福考虑到电子是原子里带负电的粒子,而原子是中性的,那么原子核必然是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的特征是怎样的呢?他又想到氢原子是最轻的原子,那么氢原子核也许就是组成一切原子核的更小微粒,它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1个氧单位(一个氧单位是氧原子质量的),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这就是卢瑟福的质子假说。后来卢瑟福用α粒子去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结果都发现有一种微粒产生,电荷量是1,质量是1,

8、这样的微粒正好就是质子,这就证明了卢瑟福自己的质子假说是正确的。卢瑟福考虑到原子核如果完全由质子组成,那么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在数值上一定等于那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是由原子核决定的,核外电子的质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是比它的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大一倍或一倍以上,这说明原子核里除了质子之外,必然还有一种质量和质子相仿,但却不带电的粒子存在。所以在1920年,他提出了中子假说:原子核里存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