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

ID:14894049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_第1页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_第2页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_第3页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_第4页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实质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实质供给侧改革中的旅游业和旅游业的供给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需求就成为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最直接和最本原的动因,人类的一切产业活动皆为了满足需求而产生。为满足各类需求,人类通过社会分工的形式,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部门,建立起了对应不同需求的供给体系。在漫长的前工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几乎一直在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而苦苦挣扎。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生产

2、效率飞速增长,极大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现象。面对这种形势,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管理入手,试图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手段影响总需求,实现供求均衡的目标。二战后,这一理论主张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付诸实践。然而,对这套需求管理理论的质疑从未停止,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供给学派,强烈反对凯恩斯主义理念指导下的政府干预经济方式,主张通过减税的措施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扩大生产和供给规模,以社会总供给带动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均衡。    所谓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实质上是政府面对经济失衡状态时的一种有意识、

3、有目的的经济调整行为。这种调整能否取得成功,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的。在凯恩斯主义拥护者看来,通过政策增加总需求,总供给能随之增加并实现均衡。例如政府财政支出增加2000亿,总需求侧增加了2000亿,供给侧也会相应有2000亿增长,那么经济体就会实现2000亿的增量。而在供给学派看来,假设社会总供给增加,便能自动创造需求,实现供求均衡。    但是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仅仅侧重对于某一侧的调整,其效力会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并且负面效应开始显现。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上,大致采用的是需求侧管理方式,围绕“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调整经济运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4、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优势,大力发展出口贸易;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开始实施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消费需求调整政策;在很多年份,由于消费需求不足,以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些政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积累了矛盾。第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供给主体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人摆脱了物质层面的匮乏,对于满足公民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拥有程度的提高,物质产品的边际效用开始下降,食品、服装、家用电器、小汽车、电子产品等物质性供给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普及,拥有物质产品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可以预

5、见,未来的需求将上升为以文化和精神等非物质产品为主,而目前相应的产业供给远远不足。第二,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一些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能过剩。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电解铝等。这些产业需要“去产能”,在这个过程中,供给规模缩小,劳动力退出。第三,持续多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相当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行业,导致了全国范围的房地产存量超出居民实际需求,需要“去库存”。第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银行采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杆,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省份的债务危机,金融机构风险也开始加大,需要通过“去杠杆”予以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底,中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2015年1

6、2月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即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供给侧改革框架下的旅游业    供给侧改革有两个目标:一是增加社会总供给,二是调整社会供给结构。就社会总供给来说,是资本、劳动、生产率三者的函数。要增加社会总供给,必须围绕这三者进行调整。在一定时期,社会资本总量是一定的,对A行业扩大投资规模,必然导致B行业投资规模减小。要想扩大全社会所有行业供给总量,上世纪80年代供给学派开出的“药方”是减税。通

7、过减税的方式,为企业节约一部分资本,从而扩大再生产,达到增加供给总量的目的。就劳动来说,一定时期一个社会劳动力数量是一定的,但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质量高,能带来更高的产出水平,因此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方式,可以在不增加总成本的情况下,扩大社会总供给。此外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以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各行各业,例如“互联网+”就是提高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供给侧改革的另一个目标是调整供给结构,迎合社会需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