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ID:1490439

大小:1.0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1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_第1页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_第2页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_第3页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_第4页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上犹县山青水秀,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一、历史背景上犹县建县于952年(南唐保大十年)。因境内有大山,状似犹蹲,高耸于场治北面,古称大犹(猷)山(即油石嶂),山下有犹水(即油石河)。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上犹县属江西南路虔州。990年(淳化元年)于大余置南安军,上犹县属之。1212年(宁宗嘉定四年),改上犹县为南安县。《南安府志》载:“己已匹袍洞陈癸反,西路通判孙,咎犹字有反义,至壬申改上犹县为南安县”。1277年(元十四年)改南安军为

2、南安路总管府,辖大余、南康、南安。至1279年(元十六年),改南安县为永清县。次年,复名上犹县,属南安路总管府。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上犹属南安府,隶江西中书行省。清承明制,上犹仍居南安府,隶江西布政使司。1912年(民国元年)冬废府,上犹县直隶江西省政府。1914年(民国3年),江西分四道,分领81个县,上犹属赣南道。1926年(民国15年)废道,省直辖各县。1931年(民国20年),隶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1932年(民国21年),全省划分为13个行政属赣南专区。1935年(民国24年),全省缩为8个行政区,上犹属第四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3、期,上犹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成立上犹县革命委员会。1931年5月,成立上犹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建立上犹县苏维埃政府,属苏维埃湘赣省。1932年10月,上犹县苏区失陷,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1949年8月16日上犹解放,成立上犹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属赣州专置。1954年,属赣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上犹县人民政府改为上犹县人民委员会。1964年,属赣州地区。1968年4月,上犹县人民委员会改为上犹县革命委员会,属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改为上犹县人民政府,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7月撤销赣州

4、地区,设立赣州市,上犹县隶属赣州人民政府。2001年8月,经上级批准,全县开展并完成了撤并乡镇工作。由18个乡(镇)撤并为14个乡(镇),即:撤销中稍乡、沿湖乡并入东山镇;撤销兰田乡并入社溪镇;撤销金盆乡并入水岩乡;黄埠改乡为黄埠镇。二、文化背景上犹县为纯客家县,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是客家人聚居繁衍和客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上犹县围绕客家方言、客家门楣、厅堂贴对等客家文化要素,推出上犹县客家匾额文化展览馆、客家门楣第一村——园村、营前“九厅十八井”等几十条客家文化旅游精品线;围绕蔬菜文化、粮食文化等农耕文化,推出梅水洋田蔬菜展览馆、油石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等精品旅游点;依托

5、独特的奇石根艺文化,推出奇石根艺文化一条街;围绕“两茶一苗”产业,推动茶叶、油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赏茶、采茶、品茶等文化旅游项目,推出梅水园村、梅水白水寨、黄埠合溪、社溪沙塅等几十个“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并先后荣膺“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石艺之乡”“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等称号1、上犹客家文化(1)客家方言中国方言有7种:北方方言(官话)、楚方言、湘、赣、闽南方言、广东白话、客家方言。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而赣南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话相比,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因为,第一,赣南是赣方

6、言和客家方言的交汇点,因此,从赣南客方言中更容易看见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第二,赣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样性。说它古敦,是因为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在成份就较多。说它呈同一的多样性,是因为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南,使赣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粤东、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显出差异。而上犹客家方言作为赣南客家方言的一支,也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全省十佳文艺工作者之一李伯勇创作的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客家语言十分丰富,被誉为“乡土文化创作一奇葩”。(2)客家建筑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

7、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艺术家们乃至一般游客为之陶醉。提起客家民居,往往会想起“赣南客家围屋”。实际上,在上犹县营前附近还有另外一种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规中矩对称分布的特点,又有南方吊脚楼人字屋顶防潮防风的功能,还融入了江南园林建筑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对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实用性。赣南传统客家民居营前客家民居由3组横向、4组纵向房屋对称相交组合而成,构成九厅十八井的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