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

ID:14905004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_第1页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_第2页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_第3页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_第4页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玉案贺铸》教学设计揭东二中高二语文组蔡静【课标分析】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领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艺术魅力。【教材分析】  这首词又名“青玉案”,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贺铸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其影响之大。【学情分析】“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这句是千古佳句,在学习《虞美人》中“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时,曾做过分析介绍。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词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外,更要让学生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技能目标: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情感目标:体会词人表现出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教学重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教学难点】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8【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歌曲《在水一方》中回忆诗经《蒹葭》:(设计意图:在邓丽君《在水一方》背景音乐中,引导学生背诵

3、《蒹葭》一诗,回顾诗中写思慕美人而不得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知人论世:(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更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意蕴内涵。)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能诗文,尤长于词。词

4、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风格多样,情深语工。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代表作有《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等。《宋史·文苑传》说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据说贺铸的仕途失意跟他的外貌有关,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

5、贺铸状貌奇丑,面色青黑,当时人称为“贺鬼头”。贺铸长得丑,脾气又大,“人以为近侠”8,是说贺铸其人性情豪朗率直,即使是对于权倾一时的贵族要员,只要稍有不合他的心意,他都要毫无保留地对其责骂而不计任何顾虑。因为为人秉性刚直,始为武官,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通判。贺铸平生深受屈原影响,在历史人物中,贺铸理想的人格就是以屈原自比:“文章俪坟诰,俛就犹诗骚。……近接屈平好,佩兰杂申椒。”(《鹦鹉洲》)三、朗读全词,把握情感基调:(设计意图:诗歌重在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整体解析全词内容,把握“愁”的感情基调。)1、全班齐读,抽生朗读。2、老师指导朗读,点出全

6、文感情基调:闲情(愁)3、诗人为何“愁”?四、写作背景:(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搞清楚全词的写作目的。)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贺铸晚年退隐至苏州,并在城外十里处横塘有住所,词人常往来其间。这首词写于此时此地,写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五、赏析全词: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设计意图:整体把握上片内容,明确哪些是描写的真实场面,哪些是虚写内容。)“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锦瑟年华谁

7、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2、赏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设计意图:了解《洛神赋》的典故,体会词人留念、遗憾之情。)A、凌波、芳尘:典故: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8B、“但”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仅仅、只有”之意,表达诗人留恋、遗憾之情。3、赏析“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