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

ID:14907532

大小:7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0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_第1页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_第2页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_第3页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_第4页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 论 文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    姓   名:(三号宋体)指导教师:(三号宋体)专   业:(三号宋体)年级:(三号宋体)学号:(三号宋体)学历层次:(三号宋体)完成日期:(三号宋体)   浅谈新闻的真实与谎言【摘要】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前进,传播途径及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传播速度快,虚假新闻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就是从此角度展开论述的。从新闻的定义入手,对新闻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形成及传播手段和防范虚假新闻要采取哪些措施。【关键词】新闻虚假新闻传播防范目录一、引言1二、

2、新闻的定义1三、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2(一)政治与文化因素的影响2(二)市场的恶性竟争2(三)受众心理的影响2(四)媒体从业门槛降低,职业道德缺失3四、虚假新闻的形成及传播途径3(一)来源广泛3(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间的“交叉感染”4(三)涉及到的媒体多5(四)波及范围广泛5五、虚假新闻的防范措施6(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6(二)建立健全新闻媒体行业制度6(三)完善新闻监督体系6参考文献8一、引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长期以来,虚假新闻一自是中外新闻界难以消除的顽疾。虚假新闻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

3、益,虚假新闻给新闻事件当事人带来难以挽回的名誉和经济损失;另外,虚假新闻借助于各种媒介迅速传播,将公众舆论引入误区,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媒体本身也经常因为虚假新闻的传播而逐渐丧失公信力,日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二、新闻的定义关于对新闻定义的讨论,是我国几代新闻人热衷的话题之一,新闻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始与时俱进,新闻定义的探讨一度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局面,本文不拟对所有的新闻定义进行回顾,只是针对性的对与本文相关的几种定义进行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定义:1.事实说。徐宝磺早在1919年他撰写的《新闻学》当中

4、提出:“新闻者,乃多数闻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首次提出“事实说”。此后,在新闻定义的研究热潮中,有不少学者成为了事实说的支持者。比如由胡乔木提出的“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范长江提出的“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2.报道说。报道说的起源即是目前普遍被认可的陆定一在40年代一篇名为《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成为了报道说的鼻祖。此定义延用至今,目前还在各大新闻教材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新闻学中关于新闻的经久不衰的定义。3.信息说。从1983年开始,信息概念引入新闻

5、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新闻定义开始持信息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宁树藩先生在1987年发表在《复旦学报》的一篇名为《新闻定义新探》的论文,他提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自此,信息说在新闻定义的百家争鸣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又一批新闻学者成为了信息说的拥护者。虚假新闻则是通过大众传媒公开传播的谎言或谣言。7三、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一)政治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新闻自然也不能免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封建王朝,历代君主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会利用虚假新闻蒙蔽百姓;进入资本主义后

6、,资产阶级也利用这种方法掩盖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即使在公众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真相的现代,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就发文揭露政府操纵新闻、掩盖战争真相的丑陋事实。政治因素在特殊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产生虚假新闻的主因,如战争中的双方为了鼓舞各自士气会虚报战果,资产阶级政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会虚构事实,在我国大跃进时期为了鼓励民众力争上游而夸大生产数量。与此相呼应,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很难避免这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与政治环境相互依存,为虚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文化需求。(二)市场的恶性竟争经济原因是导致市场竞

7、争日益激烈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媒体数量不断增长,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由于一些新的媒介方式逐渐流行,如微博、微信等,传统的媒体竞争也开始向这些领域渗透。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强大的压力迫使媒体必须拥有更大的发行量和点击率,获得更多的广告等收益,这也为虚假新闻提供了滋生的沃土。为了争取眼球取得轰动效应,一些媒体开始不顾新闻的真实性,渲染未经证实的虚假消息,歪曲事件的本来面目。商业化开始逐渐侵蚀新闻媒体的各个方而,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私利,开始将真实性放在次要地位,而把轰动性与娱乐

8、性等因素放在首要地位。(三)受众心理的影响7新闻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受众,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学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信息时有主观选择性,而非一味的处于被动地位。在当前社会,媒体的商业化和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