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

ID:14910123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_第1页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_第2页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_第3页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_第4页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报任安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悲剧英雄的内心独白——读司马迁《报任安书》陆精康   (一)什么是人生的悲剧?“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⑴“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⑵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首先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人生旅途有种种屈辱和不幸。司马迁那个时代,“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垂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然而,这种种耻辱比起宫刑,算得了什么!“最下腐刑,极矣!”⑶一个“最”字,一个“极”字,将人

2、生的悲剧命运推向了极致!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⑷受宫刑六年之后,司马迁“泪洒书函”回复故友任安之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煌煌巨著《史记》已在磨难中草成。他以“大质亏缺”“身残处秽”为代价,成就了“功追尼父”的千秋伟业,在民族文化史上构筑了一尊悲剧英雄高高耸立的雕像,令后人高山仰止。而我们从《报任安书》中读到的,则是这位悲剧英雄饱含血泪的内心独白,其间浸透着崇高绚丽的悲剧精神。   (二)奇耻大辱——司马迁清晰记起天汉四年(前97)密不透风的蚕室中刻骨铭心的一幕。那是在修撰国史的中途。罪囚司马迁接受了这一生命的重新

3、选择,也开始了人生的一大转捩。   “诟莫大于宫刑。”“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丧气”,何况司马迁这样的慷慨之士!卫国的雍渠、秦国的景监、本朝的赵谈……君子不耻。这些故事,司马迁是太熟稔了——这更是作为史家的司马迁的不幸。   传统理念是:“士可杀不可侮。”不甘受辱视死如归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举。司马迁绝非畏死之人,对他而言,活着,实在比死沉重万分!司马迁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归宿有着与传统理念未必完全相同的价值判断:“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功成名就,壮怀激烈从容赴死,固然是“重于泰山”,事业未竟,陷入绝境无谓丧生,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

4、蚁何以异?”司马迁之所以“减死一等”自请宫刑,甘心受辱隐忍不死,是为着“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这是司马迁的生死观:人生事业,超越死生。这一选择,无疑是比死更加艰难的“伟大的痛苦”。这种超越精神的伟大之处在于,绝境中怀有希望,黑暗中憧憬光明,毁灭和失败中迸发出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屈辱和痛楚中保持进取的自信和尊严。不甘受辱而终于蒙诟,常思自裁而终不引决,为的是“退而论书策”“曼辞以自饰”。这种超越死生超越时空的理念,是人的灵魂的净化、人的思想的升华、人的价值的实现。   鲁迅早就说过,《史记》“背《春秋》之义”⑸。这种超越死生的悲剧精神,是对传

5、统理念的一种反拨。读《报任安书》,不难明白司马迁对悲剧人物生死名节的评判:“向令任子胥从奢而死,何异于蝼蚁?”“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⑹也不难理解司马迁对悲剧人物死生去就的质疑:“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⑺可以说,司马迁对生死荣辱的看法,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悲剧精神的哲学内涵。   壮哉,悲剧英雄超越死生的理念!读《报任安书》,谁能不为司马迁作出的这一意义非同寻常的生死抉择而倍感欣慰!   (三)“名山”事业——司马迁清晰记起元封六年(前110)洛阳诀别的一幕,司马迁的事业发轫于此。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业竟要以“隐忍苟合,幽于粪土之中”的

6、悲剧人生相许。   出使巴蜀匆匆返归的郎中司马迁满面烟尘,拜倒在太史司马谈榻下。弥留之际的父亲执手洒泪留下遗言:“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⑻这是千钧重托,也是时代的召唤。司马迁俯首涕泣立下誓言:“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⑼三年后,司马迁承袭父职。五年后,司马迁始修国史。   一场飞来横祸,差点断送了旷代奇才,夭折了宏伟工程。也许想起了“苦心焦思,终灭强吴”⑽的勾践,也许想起了“受辱不羞,欲有所用”⑾的季布,“刑余之人”重新操起了那支如椽巨笔。面对比死更难堪的耻辱,为了实现父亲的理想,完成时代的使命,体现人生的价值,司马迁的回答只有

7、8个字: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可以说,惨痛的际遇和险恶的处境,反而激起了司马迁负重前行的毅力,才产生出震撼历史的鸿篇巨制!   司马迁与笔下那些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心心相印。乞食吴市的伍员、蜷曲茅厕的范雎、服刑骊山的黥布、受辱淮阴的韩信……此时,毕生心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司马迁复书任安,那些垂范后世的悲剧人物又一个个向司马迁走来。厄于陈蔡的孔子,双目失明的左氏,断去双足的孙膑,流放沅湘的屈原,死于非命的韩非……“弃小义,雪大耻”⑿,忍辱负重自奋立名,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司马迁无愧于父亲的嘱托和时代的召唤。《史记》这座丰碑,建立在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身躯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