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

ID:1491019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_第1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_第2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_第3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_第4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弗兰肯斯坦》中的死亡情结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由于其主题的独特性,该小说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研究的角度多为从女权主义到弗洛伊德阐释。本文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来阐释该小说的一大重要主题――死亡情结。  关键词: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死亡情结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85-02  《弗兰肯斯坦》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当时社会舆论以及众多评论家的评论。该小说在当代仍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热议

2、,并多次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电影和戏剧。该小说之所以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一是它那奇特的主人公经历以及蕴含哲学、警示后人的主题,另一重要的原因则是人们对于其真正作者的猜测。该小说在出版之际普遍被认为是玛丽?雪莱的丈夫、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诗人――雪莱的作品,因为人们无法将这部充满黑暗死亡的小说同一个年仅19的女孩联系起来。其实,死亡情节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存在,加上玛丽?雪莱个人不幸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充满了死亡情节。  一、西方文学中的死亡情节  死亡情节,一个西方文学中古老而永恒的主题,给文学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纵观文学史,我

3、们会发现世界公认的作家没有一个没有描写过死亡,世界公认的文学巨著也没有哪篇不涉及死亡主题。西方文学中的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拜伦、卡夫卡,这些不同时期的伟大作家都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对死亡进行着自己独特的阐释,都用死亡来展开情节和思考人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是对死亡最有发言权的。英国诗人狄兰?托麦斯说过,天空不过是一块“尸布”,风景用自己的线条表明它只是一具巨大的尸体。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极其悲愤地呐喊过:“据说太阳予万物以生机,太阳升起来了,可是看看它,难道它不是个死人么!一切都死了,到处都是死人。只有一些人,而包围他们的是沉默――这就是世界。”

4、卡夫卡的传记作者瓦根巴赫写道:“对卡夫卡来说,文学也是死亡”,“生活在他的作品里有的只是死亡的图像。”海明威也是如此,英国著名评论家赫?欧一贝茨就认为,“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就说过:“一切故事,讲到相当长度,都是以死结束的+谁要不让你听到那里,他就算不上一个真正讲故事的人。”波特莱尔,这位象征主义的始作俑者,恰恰也正是以诗的美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死亡、尸体的世界,而深深地震动了整个文学界,并由此而揭开现代派文学的序幕。因此,死亡对于西方作家来说,他们所特有的文学意识已经沉淀为一个极为沉重的死亡情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们对这个世

5、界的思考。  二、玛丽?雪莱一生的“死亡情节”  玛丽?雪莱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无时无刻不与死亡相联系,因此她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充满了死亡情节。玛丽?雪莱于179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原名玛丽?戈德温,她的父亲威廉?戈德温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哲学家和作家,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则是著名的女权主义先驱。不幸的是,她的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玛丽出生后的第十一天便因感染而去世,这使得玛丽一直抱有“自己害死了母亲”的想法,因此玛丽?雪莱自出生伊始便打上了死亡的烙印。1814年5月,18岁的她结识了自己父亲的追随者年轻的诗人珀西?雪莱。珀西当时已经成家,却

6、很快为玛丽非凡的容貌、举止和才智所折服。两个月后,他们不顾众人反对,一起私奔离开了英国。但是他们的婚姻生活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浪漫美好,从1815年到1819年之间,玛丽?雪莱和珀西?雪莱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其中的三个孩子都因为疾病而死亡。1815年,正如当时玛丽的母亲生育她第十一天后便去世一样,玛丽产下的这名女婴在出生十一天之后便死亡。不难看出,年轻的玛丽必然深受此影响,她当时年仅19岁,却接二连三地受到丧子之痛。她把她自己与死亡相联系,认为自己是他人不幸甚至死亡的根源。她曾经跟友人提及,当她自己的妈妈生育她的时候,她妈妈去世了;当她生育她的子女时,她的

7、子女们死亡了。不幸的事件并未就此在玛丽的生活中消亡,1816年,她同母异父的妹妹芬妮自杀了;同年,珀西?雪莱的前妻投河自尽。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的丈夫珀西?雪莱在1822年7月驾小艇旅行途中,偶遇风暴,溺水于斯佩齐亚海湾,时年30岁。随后的2年,她的挚友、著名的诗人拜伦也英雄式地在希腊结束了他的一生。1824年,年仅26岁的玛丽?雪莱发出这样的感叹:虽然她才26岁,但已尝遍了一个老人所应有的孤独滋味,她的朋友们都去世了。可以说玛丽雪莱的一生都被死亡所萦绕。因此,她的一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对死亡进行着深刻的思考。死亡是她一生中回避不了的“情结”,而这一“情结”在她的

8、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弗兰肯斯坦》中的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