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

ID:1491022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_第1页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_第2页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_第3页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_第4页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思考  摘要:地方戏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辉煌的殿堂、精美的舞台,更在于区域大众之间,在于乡野市井之中。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所以在保护地方戏曲传承文化价值同时,要着重发掘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当代功用。地方戏曲是传承公民言行的土壤之一,规范公民道德的“教材”之一,构建和谐社会的舞台之一。还原中国戏曲应该有比寻欢作乐更光荣的工作——弘扬时代精神,提高公民素质,营造美丽中国。  关键词:地方戏曲当代功用承载美好中国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30-

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加以论述。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它不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此,在我们“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

3、幸福美好的未来”时刻,地方戏曲对创新当代功用的作用值得思考。  一、地方戏曲承载着传承公民言行的土壤  地方戏曲产生的土壤是民间,自然反映着民众的思想感情,价值判断和审美意象。她通过民众喜闻乐见与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其生活中各种各样人物言行的模仿及历史人物事件的再现,传达出对舞台上人物事件的评价,表达着褒贬好恶,宏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成为传承地域民众言行的土壤之一。其一,地方戏曲传承着历史文化、展现着地域人文风貌。戏曲艺术的艺术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写意性、程式化、虚拟性和时空自由等特点。山西大同地处晋、冀、蒙交接地带,历史上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汇集地和融合带,形成了地

4、方文化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戏曲艺术除晋剧、北路梆子、耍孩之外,各县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小戏种,如阳高的二人台、灵丘的罗罗腔、广灵的皮影戏和秧歌剧、左云和新荣的道情等,这些地方小戏曲分布广、种类多,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大家较熟悉的故事,如:汉高祖白登受困,王昭君和亲出塞,孝文帝锐意改革,杨继业为国损躯,佘太君血洒边关,正德皇帝游龙戏凤,多尔衮嗜杀屠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等。这些丰富历史文化的遗存,赋予了大同地方戏广阔前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与实践,在艺术创作、艺术表演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参加全国“天下第

5、一团”演出,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获得文化部的奖励;原市晋剧二团创作演出的《塞北雪》参加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荣获优秀演出奖。其二,地方戏曲不仅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期待着时代精神。由于现代化和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使地方戏曲出现走下坡路的态势。就创作而言,近年有两种倾向最为引人注目。一种是以富有创新精神的文人和戏剧家为主体的创作,他们有意突破戏曲固有的范式,打破原有思维方式,企图通过这种途径,使戏曲旧貌换新颜。第二种是一些基层剧团和民间剧团的创作演出,他们努力适应广大观众的审美习惯,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在许多城市剧团面临生存危机之时,他们却充满勃勃生机。例如大同市北路梆子、耍孩儿和罗

6、罗腔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地方戏曲确实遭遇传承难题的问题,一是地方戏曲的传承出现了人走艺息;二是地方戏曲剧种之间雷同、特色淡化;三是地方戏曲观众锐减、生存贫脊化。面对处于社会转型期,地方戏曲应在规范公民言行这一重建任务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实现地方戏曲在时代潮流触及中得到提炼、提升自身文化地位。  二、地方戏承载着规范公民道德的“教材”  道德有最高理想,也要有基本规范;有新时代提出的新观念、新要求,也有从古至今普遍推崇的道德基本准则。其一,地方戏曲与时代公民道德节拍吻合。比如大同地区现在活跃的地方戏曲经典剧目《四郎探母》、《王宝钏》、《狮子洞

7、》、《刘家庄》、《斩赵王》、《明公断》、《杨府送印》、《算粮登殿》、《墙头记》等,具体表现着社会公德、家庭婚姻和各种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和各个不同层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框架性、层次性特点,恰好与地方戏曲剧目中的艺术形象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地方戏曲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演出与观赏活动的群众性具有广泛的相容和一致。其二,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道德必然会体现于地方戏曲艺术之中。比如《杨府送印》,杨继业不徇私,绑上七郎前去见驾;杨家众儿媳随军出征,杨母劝说六郎:“古有花木兰替父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