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ID:14910407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_第1页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_第2页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_第3页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_第4页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摘要:随着现在工业的发展,工业产生的焦化废水处理问题越来越引人注意。特别是在我国,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焦炭生产大国。焦化废水处理问题更是尤为重要。焦化废水一旦超标排放,将对环境有很大危害。下面将对目前焦化废水治理现状做出分析,综述焦化废水治理技术的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以及国外治理技术。 关键词:焦化废水、物理化学法、脱氨技术、生物化学法1 引言 目前大多焦化废水[1]处理都是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对废水中的氛、氰等物质有一定发热去除效果,而对COD及NH3-N的去处效率极差,甚至没有办法去处。生产实践表明,焦化废水废水去除的主要难点是去除有机物及NH3-N,由于氨氮及多

2、环芳香烃等有机物对微生物有毒性和抑制作用,是焦化废水治理技术存在缺陷及废水处理成本较高。现在成熟的处理焦化废水主要办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和物化法等;而目前大多数焦化厂主要综合采用生化法和物化法处理焦化废水。 2 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焦化废水中部分有机物不易生物降解,需要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是厌氧酸化法。这是一种介于厌氧和好氧之间的工艺,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厌氧微生物水解和酸化作用使难降解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生成易降解物质。焦化废水经厌氧酸化预处理后,可以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3 二级处理技术 目前焦化废水一般按常规

3、方法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生物脱酚二次处理。但是,焦化废水经上述处理后,外排废水中氰化物、COD及氨氮等指标仍然很难达标。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开发了许多比较有效的焦化废水治理技术。 3.1 物理化学处理法 3.1.1 吸附法 吸附法就是采用吸附剂除去污染物的方法。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是最常用的一种吸附剂。活性炭吸附法适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但是,由于活性炭再生系统操作难度大,装置运行费用高,在焦化废水处理中未得到推广使用。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锅炉粉煤灰处理来自生化的焦化废水。生化出口废水经过粉煤灰吸附处理后,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5

4、4.7%。处理后的出水,除氨氮外,其它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焦化新厂标准,和A/O法相近,但投资费用仅为A/O法的一半[3] 。该方法系统投资费、运行费都比较低,以废治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同时存在处理后的出水氨氮未能达标和废渣难处理的缺点。刘俊峰等[4]采用高温炉渣过滤,再用南开牌     H一103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含酚520 mg/L、COD3200 mg/I 的焦化废水,处理出水酚含量≤O.5 mg/L,COD≤80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黄念东等[5]研究了焦渣对焦化废水的净化作用。他们对颗粒大小、pH、溶液滤速等各种因素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作了考察,结果显

5、示,含酚30 mg/L的液体,在流速为4.5 mI /min,pH为2~2.5,温度25℃ 的条件下,酚的去除率为98% 。 3.1.2 利用烟道气处理焦化废水 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和北京国纬达环保公司合作研制开发的“烟道气处理焦化剩余氨水或全部焦化废水的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将焦化剩余氨水去除焦油和SS后,输入烟道废气中进行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烟道气的热量使剩余氨水中的水分全部汽化,氨气与烟道气中的SO2成硫铵[6] 。 这项专利技术已在江苏淮钢集团焦化剩余氨水处理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监测结果表明:焦化剩余氨水全部被处理,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又确保了烟道气达标排放,排人大气中的氨

6、、酚类、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占剩余氨水中污染物总量的1.0 —4.7 。该方法以废治废,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是一项十分值得推广的方法。但是此法要求焦化的氨量必须与烟道气所需氨量保持平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范围。 3.2 生物化学法 生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吸附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该方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且有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人们从微生物、反应器及工艺流程等几方面着手,研究开发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流化床、固定化生物处理技以及生物脱氮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大多数有机物质实现了生物降解处理,出水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 

7、3.2.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使生物絮凝体及活性污泥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其中溶解性有机物被细胞吸收和吸附,并最终氧化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机物先被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然后被代谢和利用。但单独采用该技术,出水中的 COD、BOD、NH3-N等指标均难以达标,特别是对NH3-N,几乎没有降解作用。 3.3.2 生物膜法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去除有机物和NH3-N过程中与传统活性污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