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ID:1492107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_第1页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_第2页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_第3页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劳技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情况下,人们对劳技课不重视,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较差,严重阻碍学生的劳技能力发展。本文就小学劳技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高效教学的一些策略,促进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技;现状分析;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38-01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较强实  践操作性的技能基础学科,而小学开设劳技课,则是向小学

2、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很多教师对劳技课的认识不到位,教学观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劳技课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轻视甚至忽视劳动教育,劳技课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课堂教学随意性大,甚至放任自流,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状况很不理想,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探索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的策略,向课堂要效率,争分夺秒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十分重要。  二、高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奠定高效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兴趣之门打开了,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便会提

3、高。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把握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科学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需求,增强学习内驱力。如:我校一位老师在上《春的美景》时,他说:“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说到了春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后,师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就要用各种颜色的不同纸绳来设计和制作一幅‘春的美景’”。然后播放多媒体音乐,带领孩子们欣赏大自然中春的美景。这样的导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优化了学习过程

4、。  2、示范操作,有效合作,打造高效  (1)示范操作,准确精炼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掌握这  些技术,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示范中动作要正确、熟练、到位,讲解要清楚,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看明白,使学生获得操作过程的表象。有些技术关键点、难点,示范速度要放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与思考。由于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科学示范就能迅速引起学生动手的欲望,又能树立我们老师的榜样形象,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攻克难点,拓展思维,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合作探究,秀出风采  小学劳技教育作

5、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方法。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指导好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通过集思广益,想出富有创意的构思。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自尊、自信,还使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另外,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展示评价,深度拓展,赢得高效  1.多元评价,提升兴趣  第

6、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鼓励”。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  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创造的激情。教师要针对学  生的表现、创新、表达、思维等学习行为,运用评价机制,采  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作出及时的判断,  适时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  方向,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及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2.拓展创新,丰厚文本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学科,它加强  了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

7、。我们要拓展劳技课堂的空间,使劳技教学向学校、家庭、社会延伸。省《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提出:“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二度开发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