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

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

ID:1492372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_第1页
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_第2页
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_第3页
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全阀、背压阀、阻尼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全阀用在受压设备、容器或管路上,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当设备、容器或管路内的压力升高超过允许值时,阀门自动开启,继而全量排放,以防止设备、容器或管路内的压力继续升高;当压力降低到规定值时,阀门应自动及时关闭,从而保护设备、容器或管路的安全运行。安全阀可以由阀门进口的系统压力直接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是由弹簧或重锤提供的机械载荷来克服作用在阀瓣下方的介质压力。它们还可以由一个机构来先导驱动,该机构通过释放或施加一个关闭力来使安全阀开启或关闭。因此,按照上述驱动模式将安全阀分为直接作用式和先导式。安全阀可以在整个开启高度

2、范围或在相当大的开启高度范围内比例开启一也可能仅在一个微小的开启高度范围内比例开馆,然后突然开启到全开位置。因此,可以将安全阀分为比例式和全启式。安全阀的结构、应用和公称通径的确定应受到规范的约束,或者应得到法定机关的同意。在不同的规范之间,其约束条款以及有关定义可能不同。在应用安全阀时,必须遵循其适用规范的要求。背压阀  背压阀的名词来源于,BackPressureValve。  它代表的意思是说由于阀的功能而形成一定的压力,压力一般可以调节。  最常用的系统有,流体计量投加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化学反应条件、

3、物态临界状态控制等。  基本可以分为调节和过流两部分。  背压阀  一、概述计量泵等容积泵在低系统压力下工作时,都会出现过量输送。为防止类似问题,必须在计量泵的进出口至少0.7Bar的背压。通过在计量泵出口管道中安装背压阀就能达到目的。  二、主要功能  1.为背压阀两端管路提供压力差  2.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系统中可作为安全阀使用。  3.和脉动阻尼器配合使用减小水锤对系统的危害,减小流速波动的峰值,保护管路、弯头、接头不受压力波动的冲击。4.为计量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改善泵的工作性能。  三、工作原理背压

4、阀是通过弹簧的弹力来工作的。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小时,膜片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堵塞管路;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大时,膜片压缩弹簧,管路接通,液体通过背压阀。  四、背压阀的使用  在出口管路中,背压阀应和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用脉动阻尼器吸收泵和背压阀之间的流量峰值。没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随着每次泵冲程的进行而快速打开和关闭。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在半开和半关的位置上振荡,因而脉动阻尼器可以减少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对于大流量的泵,且出口管路长而细,背压阀的安装位置应靠近加注点,以减小虹吸的趋势。  当输送含有

5、悬浮状固体的介质,在背压阀入口端应安装带管堵的三通(或四通),使管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清洗。背压阀只是一种管路元件,只有与其它管路元件(如脉动阻尼器、安全阀、止回阀、截止阀)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五、选型指南  管路通径有DN6、8、10、15、20、25、32、40、50、65、80、100十二个型号。  入口端压力有0.3MPa与1.0MPa两个系列,进出口端压力差可以通过调节弹簧长度调节。  材质有PVC(P)、SS304/316不锈钢(S)、碳钢(A)  进出口联接方式提供内螺纹、法兰、软管

6、接头三种方式供选择。    六、注意事项  1、避免与系统发生共振。  2、与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时,脉动阻尼器应安在泵与背压阀间,以吸收泵与背压阀间的流量峰值。减缓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3、室外使用应加防护棚或防护罩。  4、对背压阀进行任何维护以前,应停止运转设备,释放压力,关闭背压阀与系统相联的阀门,同时确认脉动阻尼器内没有压力。维修时注意防止被输送液体伤害人体。  5、若背压阀进出口接反,背压将会成倍增加,给系统带来危害并可能发生危险。  6、运转中发现背压阀发生故障应及时切断电源。阻尼器  大家知道,使

7、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我们称之为阻尼。而安置在结构系统上的“特殊”构件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我们称为阻尼器。  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一个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   工程结构减震与

8、阻尼器  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人们对建筑物的抗振动的能力的提高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成果中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结构的保护系统”。人们跳出了传统增强梁、柱、墙提高抗振动的能力的观念,结合结构的动力性能,巧妙的避免或减少了地震,风力的破坏。基础隔震(BaseIsolation),各种利用阻尼器(Damper)吸能,耗能系统,高层建筑屋顶上的质量共振阻尼系统(TM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