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

ID:14931505

大小:27.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1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_第1页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_第2页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_第3页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_第4页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卫生监督规范消毒卫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毒相关知识培训一、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预防疾病及保健对策的科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人群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借以探索病因,阐述流行规律;二是制订防制对策及措施并检验防制效果,为预防疾病疾病服务。2、流行病学的应用:1、描述疾病的分布;2、探索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3、疾病预防;4、制订和评价预防对策和措施;5、阐明疾病自然史;6、用于卫生行政及保健工作。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描述的方法;2、分析方法;3、现场实验的方法;4、理论研究的方法。4、疾病的分布首先要正确描述它在不同人群间、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简称

2、为:“三间分布”。5、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1、联系的强度;2、联系的一致性;3、联系的特异性;4、时空分布相符合;5、时间的先后;6、剂量反应曲线;7、联系的合理性;8、联系能被实验证实。6、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一、现场观察法;二、现场实验法;三、理论研究法。现场观察法分为(一)描述流行病学1、个例(案)调查2、爆发调查3、现况(患)调查(横断面调查):普查、筛查、抽样调查、常规数据分析。(二)分析流行病学1、病例对照研究:一般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调查)、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配对调查);2、定群研究:一般定群研究(前瞻性调查、队列研究)、回顾定群研究(历史前瞻性调查)。

3、现场实验法分为两大类:群体实验(可分为预防性实验、干预实验),个体实验或临床实验。二、传染病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2、寄生虫病指由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3、传染:又称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原体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一种相互作用和斗争的过程。4、构成传染必备的条件是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5、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6、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微生物1、微生物分为三大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4、体和放线菌。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2、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致病能力的微生物。3、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是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4、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螺形。即称球菌、杆菌、螺形菌。5、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还有某些特殊结果如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6、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有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四方面。繁殖方式:最普通的是二分裂法。大多数细菌繁殖速度约20-30分钟分裂一次。细菌的生长过程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退期。7、细菌在土壤、水、空气的自然环境中均有存在。在正常人体的皮肤、

5、耳、眼部、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均有正常分布。8、正常菌群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想通的腔道经常存在着对人无损害的各种细菌。正常菌群不仅与人体保持一个平衡状态,而且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以维持相对的平衡。9、菌群失调: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变化。10、外界环境对细菌的不利因素,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主要手段有:灭菌、消毒、防腐、无菌。11、消毒剂是指具有消毒作业的化学制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的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有效,对于芽孢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延长消毒时间方可奏效。1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的

6、因素;2)、细菌的种类;3)、环境中有机物6的存在。13、致病性是指病原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14、细菌的致病力由细菌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进入机体的途径来决定。15、内毒素:主要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脂多糖,活的细菌不能释放内毒素,只有当菌体自溶时或死亡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内毒素,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16、传染源分为外源性传染、内源性传染。外源性传染包括病人、带菌者、患病或带菌的动物。内源性感染一般都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引起。17、传染方式:根据入侵人体的途径不同分为: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皮肤创伤传染、接触传染、节肢动物媒介传染。18、传染的类

7、型分为隐性传染、显性传染(按传染的部位和性质分为局部传染、全身传染)、带菌状态。四、消杀灭1、消毒就是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预防和中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2、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方法。3、无菌:是指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技术或无菌操作。4、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5、消毒种类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6、疫源地消毒:对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