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ID:14932877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1

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1页
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2页
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从事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他对中国的古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一些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对中国现今教育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学思并重等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有启迪。本文旨在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积极影响。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影响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一)打破古代教育贵族垄断,学在官

2、府的格局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便打破历史常规,创办了私学,四处讲学,弟子有三千多人。春秋以前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是王公贵族的胄子,平民没有资格接受教育。孔子开办私学后,提倡“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外,其余多出身贫贱。有教无类主张的提出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和平等化的先河,使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适应了“士”阶层的兴起,这在教育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保存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的教育传统,

3、吸取选择了有用的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始了一些新学科,他用“文、行、忠、信”和经过调整后重新编撰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不仅保存了中国的古代文化,还充实了教育内容。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一)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一部分通过言传,而更多的是身教,孔子从小勤奋好学,终身都在学习,使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4、不正,虽令不从。”当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我们现在仍需倡导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言行身教促进学生的学习。如甲良中学的莫代尤教师在一次课间跑操时,穿着西服,跑起来不方便,动作也很不好看,学生们纷纷模仿他跑步的动作,莫老师便停下来不跑了,学生见老师没跟上来,就开始嬉戏打闹。第二天跑操时莫老师换上运动服,跑起来的动作好看多了,后排的学生都在认真地模仿教师跑步。学生都有一定的向师性,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二)了解学

5、生特点,因材施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都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我们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进行教学才会事倍功半。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之分,人的性格有鲁、雅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潜质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教学内容,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论语》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

6、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

7、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一的回答,既切合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三)启发式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重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独特体验,因此不能将答案直接抛给学生,要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等的限制,学生无法完全自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式教学是现在教学中最有效的引导方式。启发式教学可以用孔子所说的话中的八个字概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

8、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