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ID:14932898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的大众化教育,强调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总结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和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身体力行的倡导乐学和终身教育,期望通过教育培养士和君子推行德政礼治,构建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孔子的教育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不仅在当时对推动社会发展、维系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的新课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教育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诸多譬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颇有见地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教育的垄断局面,推动了

2、教育的普及和优秀人才的培养,维系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孔子的教育思想“性相近,习相远”,“人非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也”,孔子指出人的天性禀赋相近,是教育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人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通晓知识,是后天的教育才使人博学多才,强调了教育在人格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后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大开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形态,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拥有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人才,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不一定全是上层社会的贵族,下层民众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3、。“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对象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既提倡教育的平等性。“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生只需拿一点薄礼即可在私塾读书,孔子会一视同仁的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孔子的“有教无类”这一思想将固有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形态改为学在民间,是中国教育史上平民教育的始端,实质上是对人性价值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具有平等的思想价值。孔子的教学内容相比西周贵族“六艺”的教育传统,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调整和充实。《论语·述而》篇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行忠信就是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四教之中,文指西周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六经,既文化知识的学习,

4、行、忠、信则是指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既道德教育。孔子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德固本,以才培能,但道德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知识教育从属于德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是例证。德育的具体内容是教导学生明晰“仁”、“义”和“礼”,追求“孝悌”和“忠信”。“仁”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学“礼”可以达到“仁”,君子有甚者可以“舍身求仁”。《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入则悌,出则孝”,都强调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孔子还主张培养“忠信”的品格,“忠”不仅要

5、忠君,还需忠人、忠事和忠己,“信”乃做人的基本准则,“人无信而不立”。知识教育既学习《诗》、《书》、《礼》等六部经典书籍,再辅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从政基本技能的掌握。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君子和贤臣的最佳渠道,必须先从学生的道德素养着手,再用文化知识武装其头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国家提供优秀的治国良才。孔子在其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和温故知新的教育教学原则,对后世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论语》中有一则记载子路和冉有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根据他们二人的性格差异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就是孔子鼎鼎有名的“因材施

6、教”原则。“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效。孔子认为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就不可施以同等的教育方式,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孔子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诱导原则的教育家,他主张无论是智育还是德育,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需要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己思考得到切实体会。《论语·述而》中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即是孔子提倡的启发诱导式教学。这个原则主张教育者应该在学生愤悱而不得的情况下适当的加以提点,启发学生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7、望,学会举一而反三,从而循序渐进的挖掘和掌握知识的精髓。孔子在教学中既重视“学”,又重视“思”,《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是主张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一味的进行文本的学习而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就会昏昧迂腐,毫无所得,但是脱离知识的学习只凭思维的活跃就不可避免的流于空想,天马行空。孔子既反对只学不思,也否定只思不学,只有学思结合了,才不会对新知识感到疑惑不解,才会真正的理解教条式的感性经验。但若是进行教育教学之后不及时的复习和反思就难以把握知识的深刻内涵,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孔子提出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论语·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